一棟棟風格各異的老建筑,把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很好地表現了出來,成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來自各方面消息表明,今年年內,島城的一批具有歷史價值的老樓由于種種需要,將被重新整修。“修舊如舊”一直是老建筑修復中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如何保證老建筑在修復的過程中,
一些寶貴的建筑元素不被拋棄或破壞?年初,這些問題引了不少有識之士的關注。
整修老建筑
不能胡亂來
前幾天,一件發生在中山路老建筑修繕過程中的事件讓島城不少建筑專家痛心:中山路25號老樓上的百年紅松老窗,被人以修繕的名義拆下,并劈開燒掉了。后面的幾扇窗戶由于本報的報道和居民的全力保護,才留了下來。“我們的施工隊伍對老建筑的認識如此膚淺,這樣的隊伍難以承擔起老建筑修復的重任。”島城一位長期關注老建筑整修工作的專家說。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徐飛鵬對中山路改造一直非常關注,他曾經帶領學生們,到市城建檔案館,一一查詢和整理了中山路上現存老樓的歷史資料,為中山路老樓的整修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條路上的老樓都是歷史的見證,在整理修繕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啊!”徐飛鵬說。
除了中山路之外,年內市南和市北兩區還進行了部分老街整治,其中也涉及到了不少老建筑。“有些建筑的價值雖然還沒有達到文物的水準,但卻體現了老城的韻味,這樣的建筑在修繕時也要特別注意保護其原有的風格。”市房產置業集團的技術專家介紹說。
島城老建筑
應當如何修
從前年開始,市房產置業集團為保護好我市的諸多歷史優秀建筑、文化名人故居及具有較高文化價值的房屋建筑,維護和鞏固青島市的歷史文化名城美譽,決定利用三年時間多渠道籌集資金近4000萬元修繕70處125棟國有直管歷史優秀建筑。據該集團的有關專家介紹,整修老建筑,并不是換換屋頂或刷刷外墻那么簡單。
“誰對老建筑最了解?應當是居住在里面的老青島人。”這位專家介紹說,維修一棟老建筑,首先要了解這棟建筑的歷史和原有的風貌,查閱資料當然是一個途徑,但還應當深入到居民當中,讓居住在這里的老青島們講述老建筑最初的風貌。老建筑的維修者必須有責任心,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施工技巧,因為當年建造時的許多施工工藝,年輕的施工人員可能沒有掌握。這位專家介紹說,他們在整修福山路上的一棟老建筑時,發現建筑的外墻就建在人行道外的山石上,如果不了解建筑的歷史,就可能會把山石毀了。
房產置業集團近年來修復了八大關別墅和常州路的歐人監獄等歷史優秀建筑,據參與者介紹,八大關別墅在修復時,外墻比照房屋外墻原有風格,使用“點光光”的抹灰老工藝,對外墻顏色也進行了相應處理,保持了八大關區域原有的整體風貌特色。
在修復歐人監獄時,發現1號樓是該建筑群最典型的建筑,其外墻是典型的清水墻墻面,但墻體風化非常嚴重,砌磚缺損達三分之二,為使修復達到預期效果,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國際上先進的保護歷史優秀建筑的技術和材料運用,對風化嚴重的清水墻墻面,采用了世界上居領先水平的德國雷馬士公司技術內容,完整恢復了建筑的歷史原貌。
修復老建筑
誰來把把關
老建筑的維修,應當有相關的專家委員會來把關,更重要的是要切實發揮專家的作用,建設單位應當多向專家請教,以免出現令人遺憾的事。
據了解,在八大關部分別墅的修復中,專門成立了由國內外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咨詢委員會,除了本市對青島歷史頗有研究的專家外,還聘請德國歷史建筑改造專家胡伯特教授為顧問、加拿大著名設計公司為總設計。“任何老建筑的修復,都應當聽聽專家的建議,成立專家委員會是必須的,但還要真正發揮專家的作用。”專家表示。
另有市民建議,優秀建筑的歷史文化含量高,不同于一般房屋的修繕,應培養使用專業化的維修隊伍,而不能簡單地采用所謂“一招就靈”的方式,并以此進一步規范優秀建筑修繕市場行為。同時要明確“修舊如舊、文物保護、綜合功能提升、環境配套”的修繕原則,重專家意見,重科學論證,重細節推敲,力求恢復優秀建筑的本來面貌。(記者
蘆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