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007年全國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會上表示,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住房面積占年度住房開發總面積70%以上的結構比例要求(即“90/70”政策)不得有“絲毫折扣”。各級城市要把新建住房套型結構比例分解到區域,落實到具體地塊、項目。
同時,會議提出,今年建設系統首要工作目標是,所有城市和縣城鎮都要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難戶“應保盡保”。 汪光燾還表示,依法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逐步擴大到包括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農民工在內的城鎮各類就業群體。
不折不扣執行“90/70”
調整住房結構供應是宏觀調控的重點工作,也是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模式和消費模式的重要措施。汪光燾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地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實現90平方米以下住房占70%以上的目標;必須立足于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思考住宅建設模式問題;必須扭轉近幾年來90平方米以下套型供應量占比不足20%的現實狀況;必須考慮大多數群眾實際居住水平和改善住房需求的支付能力;必須制止部分企業追逐自身商業利益,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的行為。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建設部將會同全國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于今年一季度,對各地落實住房建設規劃尤其是廉租住房開工建設等情況進行檢查;6月份,對各地新建住房套型結構比例要求的落實情況進行年度考核。
2006年,住房供應結構調整有了好的開端,新開工商品住房項目中90平方米以下套型所占比重明顯提高。然而,很多居民仍然面臨著“小房子買不到,大房子買不起”的困擾。針對社會上一部分人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占70%”目標的質疑,汪光燾說:“90平方米占70%的導向,是關系到土地、能源、資源問題的導向,是關系到誰養活中國人的導向!”
廉租房要“應保盡保”
怎么才能保證所有城市和縣城鎮都要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使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難戶都能“應保盡保”?
汪光燾特別指出,就是要通過完善廉租房制度,有步驟地將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圍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嚴格落實以財政預算為主、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相結合的廉租住房資金籌措機制,確保土地出讓凈收益5%左右用于廉租住房建設;堅持實物配租和租金補貼相結合,由政府組織新建一批小套型住房,收購改造一批舊住房,滿足住房保障需求;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改造動態管理系統,加強廉租住房規范化管理。
建設部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6年12月20日,全國274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并實施了廉租住房制度,其中,河北省所有市縣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北京、成都、南通將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擴大到最低職工工資家庭或低收入家庭,天津采取“帶戶型標準、銷售價格、銷售對象和竣工入住時間”方式,招標選擇經濟適用房建設單位。
繼續調控和監管市場
2007年全國建設工作會議在對住房和房地產問題分析后指出,目前住房制度已經發展到多數家庭購買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的階段。從10多年改革與探索的實踐看,僅靠市場機制無法解決住房領域的社會公平問題;市場秩序混亂也是推動部分地區房價過快上漲、供應結構矛盾突出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職能是調控和監管房地產市場,保護群眾住房消費的合法權益。
會議要求,繼續把控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納入政府工作的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部門要按照《價格法》的有關要求,采取競房價、競地價的辦法確定開發建設單位,增加政府指導價的住房供應;落實三部委整頓房地產交易秩序的通知,重點防范制止各種規避結構調整政策、變相囤積房源行為;對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件要依法從嚴懲處并及時通過媒體公布結果;要建立健全整治工作信息交流和定期通報制度,加強輿論引導,客觀反映市場情況,宣傳調控成果。
汪光燾強調,房地產業發展事關國計民生,但客觀上存在體制和制度不完善。這就要求我們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合理引導和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