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還沒過多久,韓國國內五大汽車公司的總裁們就不約而同地對今年韓國汽車產業的形勢表示了擔憂,認為今年企業將面臨危機,前景很不樂觀。
汽車老總們在17日刊行的韓國汽車工業協會月刊KAMA(1月號)上撰文說,世界汽車業的競爭正在加劇,不幸的是韓元趕在這個當口大幅升
值,而勞資糾紛卻持續不斷,導致經營環境比去年更加惡化。
現代汽車社長崔在國認為:“從去年開始,韓元就不斷升值,現在同日產汽車相比,韓國汽車的價格競爭力已經嚴重下降。”起亞汽車社長趙南弘則表示:“中國汽車業正在快速縮小技術差距,甚至開始侵蝕韓國汽車的主要市場美國和歐洲。同時,韓國汽車還受到其他先進汽車廠商更強有力的牽制,簡直是四面楚歌。”通用大宇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格里馬爾迪則分析說:“研發新款車使公司負擔進一步加重,而汽車市場卻看不到生機。”三星雷諾和雙龍汽車的老總們也都認為,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經營環境將更加嚴峻,可以預想,今年的汽車競爭要比任何一年都更加激烈。
韓國汽車工業協會在最近發表的《2007年汽車產業展望報告》中預測,由于國內經濟不景氣和海外生產增加,今年的出口只能出現4.7%的小幅增加,約為400萬臺;而國內市場可能僅出現4.3%的增加額,約為120萬臺;由于韓元升值等原因,進口車在韓國市場上的占有率也將由去年的3.7%增加到4.8%,凈增6萬臺左右。
新年伊始,韓國汽車業的“噩耗”一個接著一個。1月16日,韓國大檢察廳中央調查部決定對現代汽車總裁鄭夢九量刑6年,原因是他涉嫌挪用公款797億韓元。有分析認為,這必然會使現代汽車集團再次成為一艘失去船長的船,迷失方向,“消費者對一個品牌產生不好的印象不過是一瞬間的事。現代汽車本來就因為匯率問題陷入困境,如果領導人再因丑聞被抓,必會導致銷量減少。”
禍不單行的是,勞資糾紛也使現代汽車面臨存亡危機。韓國勞動部長李相洙指責說:“現代汽車工會自1987年成立以來,除了1994年,每年都舉行大罷工。”20年來,罷工已經導致現代汽車減產約100多萬輛,損失超過10萬億韓元。從上月28日開始持續到1月17日的部分罷工已經造成1.9萬輛的減產和2800億韓元的經濟損失。韓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人認為:“即使今后在剩下的時間里盡最大的努力,也很難挽回這次的損失。”
盡管老總們對今年的前景非常悲觀,但也都自己給自己打氣,表示要通過其他辦法來克服這些困難,如強化全球經營戰略、提高汽車品質、研發更富有效率的生產系統和更有活力的市場營銷等。同時,為了刺激國內萎靡不振的需求,韓國汽車工業協會準備建議政府改革稅制、減少各種限制措施等。
韓國產業研究院張錫仁室長表示,要應對“汽車危機”,最重要的是繼續關注以“金磚四國”(指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為中心的新興市場,發揮韓國汽車“物美價廉”的優勢。因為這些市場今后將會對汽車表現出爆發性的潛在需求。同時,韓國還要利用發達國家正在進行汽車業結構調整之機,推動韓國汽車零件業進軍這些市場。但是,上述戰略不是僅靠企業的老總們就能完成的,還要“看工會的臉色”。韓國政府已經對持續不斷的大規模罷工感到頭痛。李相洙表示,政府正考慮根據罷工形式和次數以及給國民經濟造成的影響等因素制訂出應對罷工的策略,不會再受罷工的鉗制(環球時報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