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制定的《北京住房建設規劃(2006年-2010年)》規定,“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將推出經濟適用房1500萬平方米,約21萬套。據此推算,年均應推出300萬平方米、約4萬套以上的經濟適用房,房源數量約為2006年的兩倍。然而政府部門如何完成這一供應計劃,今年北京經濟適用
房建設政策是否會出現變動,日前本報記者就這些熱點問題采訪了北京市建設委員會主任隋振江。
中國房地產報:從1998年首批經濟適用房露面至今一直定位于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北京的經濟適用房政策經歷8年風雨,今年該政策會不會作新的調整?
隋振江:加大中低價位、中小戶型商品房建設,已經成為北京2007年住宅建設的一大重點。現在經濟適用房還不能覆蓋所有的拆遷居民,以往經濟適用房是開發商自己單獨經營,2006年則統一把房源調配到了區縣,向重點建設工程的定向拆遷戶銷售經濟適用房。到去年年底前,大柵欄等區域對接了3000多套,全年預售8000多套。
按照改進和規范的原則,經濟適用房目前已定位為保障性住房。今年要明確具體的購買資格,完善和建立住房保障對象的審核和管理的體系,做到“人房對接”。這些經濟適用房要重點保證奧運期的重點工程拆遷,包括城中村整治、解危排險的居民在搬遷過程中得以安居。新建的經濟適用房面積都在90平方米以下。
中國房地產報:按照您的意思,今年還將嚴格經濟適用房的定向銷售政策?
隋振江:對,今后的經濟適用房銷售將實行定向銷售,來安置和解決各類奧運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搬遷的居民的住房需求。在2008年之前每年平均竣工2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但每年拆遷也將近6萬戶,即使有一半居民需要經濟適用房來解決安居,住房需求也基本能消耗掉每年供應的經濟適用房。
對于社會上的散購,要視定向銷售情況而定,有富余時可拿出一部分來解決部分人的住房需求。但目前看,市場上還沒有足夠的量。所以經濟適用房作為保障類住房,不允許其對外銷售是必然的,也是將來一定要嚴格執行的.
中國房地產報:2006年備受關注的經濟適用房“回購”政策,今年是否會出臺?
隋振江:截至目前,經濟適用房“回購”政策以及相關具體內容還在研究,具體何時執行尚無時間表。但下一步市建委將在經濟適用房建設中推出政策性租賃用房。也就是說,將在經濟適用房中安排一定的比例,不通過銷售而是通過租賃的方式,給“夾心層”人群解決住房困難。這部分房子將靈活運用,一旦入住租賃的經濟適用房的群體,在經濟收入增長了或者買房后,必須從這個房子搬出,給別的低收入家庭使用。租賃的價格不完全是市場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