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產業結構 構建和諧城區 李滄以科學發展提升經濟實力
本報訊
今年以來,李滄區積極破解發展“瓶頸”,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全面優化產業結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1至10月份,區級財政收入完成5.2億元,增長26.4%;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增長40.9%;實際利用內資23.3億元,增長26.8%;出口總額8.8億美元,增長2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3元,增長20.7%。
以三大板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李滄區將區內產業劃分為:以汽車、鋼鐵、石化、堿業等四大產業為主的基礎板塊;以電子信息、精細化工、裝備制造、包裝印刷等四大產業為主的成長板塊;以海水淡化、生物制藥、模具制造和太陽能開發利用等四大產業為主的未來板塊。該區提出,要突出抓好“三大板塊”,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提升產業結構。截至目前,基礎板塊穩中趨好,青鋼、石化、堿業等走上循環經濟之路,質量效益明顯回升;成長板塊發展勢頭強勁,青島人民印刷有限公司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青島佳友包裝機械公司技術改造項目已經投產;未來板塊培育力度明顯增強,青島凱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新上了太陽能發電項目,海灣集團海水淡化項目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步伐不斷加快。
以盤活存量資產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李滄區立足西部大企業云集、閑置資源眾多的現狀,規劃建設機械制造、汽車配件、精細化工、電子信息、工業物流等五大產業園區,建立都市經濟示范園。目前,已建成樓山精細化工科技產業園、汽車配套產業園、機械制造科技產業園、李滄萊西工業園等配套產業園區;成功引進了投資5000萬元的汽車輪胎翻新項目和投資3200萬元的錳基汽油抗暴劑(QMT)項目,進一步拓展了相關產業和上下游關聯產業,使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得到優化和提升。
以拓展空間布局優化產業布局,促使行業做寬、企業做強。李滄區在高標準完成李村中心商圈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陸續實施了部分辦公場所和企事業單位的遷建,為企業總部、結算中心、貿易中心等項目落戶騰出了空間。目前,已吸引了青島寶龍城市廣場、韓國現代服務業等項目。其中,青島寶龍城市廣場占地面積約200畝,總投資18億元;由韓國企業投資的現代服務業項目,總投資8000萬美元,將建成約20萬平方米集購物、休閑于一體的大型商城。這些項目的成功引入,進一步提升了李滄作為青島北部商貿中心的地位,提高了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和檔次。
突破“點線面”,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李滄區按照“低成本、高效、多贏”的城建工作思路,從點上入手,選取群眾最不滿意、反映最為強烈的關注點率先實施突破,塑造精品工程;面上縮差距,加快路、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中西部舊城(村莊)改造,快速有序地推進中央居住區建設,城區環境和居民居住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今年,李滄區先后高標準實施了李滄中心商圈、李滄文化公園、濱水綠洲公園等建設工程。其中投資1.6億元,集休閑、娛樂、文化、科技等功能于一體的李滄文化公園已經成為青島北部靚麗的城市風景線;在李村河、板橋坊河、樓山河綜合整治的基礎上,投資3億元對大村河進行綜合整治,打造成集河道功能與休閑景觀于一體的城市景觀河,實現了城市建設、居民生活、經濟發展三位一體;在加快舊城改造的同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總投資1.2億元的中北部應急集中供熱項目已完成74萬平方米,實現了李村城區集體供熱的歷史性突破。
(本報記者 本報通訊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