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職業足球現狀調查
青島中能:為基地而奔忙
中超聯賽尚未結束的時候,青島中能足球俱樂部突然接到通知:原頤中體育中心的足球訓練場將改為停車場,俱樂部需要重新尋找訓練場地。
回顧這兩年搞足球的經歷,喬偉光說:“這兩年我們投入很大,總投資接近6000萬元。這種投入在中超俱樂部當中也算得上中上等。我覺得一座城市搞中超俱樂部其實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當地政府、足協和企業共同協調,共謀出路。單靠我們一家規模并不大的民營企業獨力支撐,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管誰搞足球,都想把成績搞好,但是要想搞好成績,絕不是單純靠一家企業能做到的事情。”
“我們的確很想搞好足球,但是現在我們連最基本的訓練的地方都沒有了,讓我們怎么搞啊?”說到這里,喬偉光直搖頭。按照中國足協對中超俱樂部硬件設施的要求,中能俱樂部必須要有4塊標準訓練場。如果在規定期限內找不到這樣的場地,中能俱樂部就將被取消中超資格。中能俱樂部目前已經向市體育局打了申請報告,希望能在政府相關部門幫助下尋找一塊新的訓練基地。喬偉光認為,像訓練基地這么大的場地,單靠他們企業自己是根本沒法解決的。
盡管投資足球這兩年中能集團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他們也并非一無所獲。按照最新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提供的數字,中能集團現在的總資產已經達到9個億,較他們兩年前投資中能俱樂部時的2億資產有天壤之別。顯然,投資中超還是讓中能集團獲得了比較豐厚的回報。對此,喬偉光并不回避:“我們通過投資足球,企業的確獲得了一個不錯的發展機會。我們也愿意加大投入,以更大的熱情繼續投資足球。讓俱樂部發展進入我們企業發展的正常軌道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
如果找不到落腳之地,青島中能是否會真的遠走他鄉呢?對此,喬偉光的回答很堅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我們是青島的球隊,青島就是我們的家,只要能在青島有個落腳的地方,我們就會堅決留下。我認為青島這座足球城不能沒有中超球隊。”
據悉,市政府相關部門也正在研究青島中能俱樂部今后的駐地該放到何處。但無論如何,中能俱樂部的訓練基地問題都將在中國足協規定期限內解決。否則,明年的青島將不再看到中超聯賽。
目前青島中能隊已經重新集中,并開始備戰新賽季。由于沒有訓練基地,球隊暫時只能租用天泰外場的人工草皮場地進行訓練。
青島海利豐:職業足球中獲益
在四家職業足球俱樂部投資商中,從青島市政府獲得利益最多的要算是海利豐集團了。靠市政府劃撥的“黃金地段”的土地,他們不僅建起了俱樂部訓練基地,而且還經營了一塊炙手可熱的房地產,海利豐集團的經濟實力也因此與日俱增。此外,海利豐集團在投資足球前期也曾得到過很多政策上的支持。然而由于企業自身財力和規模限制,海利豐俱樂部始終沒能解決好資金運轉問題。最近兩年,海利豐俱樂部經常會鬧出欠薪風波。而今年的“欠薪風波”更是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一次連教練組都提出了集體辭職。
對于這個俱樂部,一直看著它長大的俱樂部總經理王守業感慨萬千:“說實話,這個俱樂部現在惟一缺的就是錢。如果資金能夠及時、到位一些,這幫孩子今年真說不定能一下子打到中超去。怎么說呢,只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由于球員工資和獎金發放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加之教練組提出的球隊伙食等后勤問題也一直沒能有所改善,主帥左文清本賽季結束后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提出辭職。
球員利益如果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海利豐俱樂部隱含的各種矛盾遲早會集中爆發。這種爆發對俱樂部而言也許會是致命的。海利豐集團需盡快找到更多資金來源,只有這樣,這個名副其實的“青島子弟兵”球隊才有可能給島城球迷帶來更大驚喜。
青島海鯊:踢出個未來
作為城市聯賽培養出來的俱樂部,青島海鯊俱樂部參加了今年的全國足球乙級聯賽。這是一次從業余足球到職業足球的全新嘗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城市聯賽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足球乙級聯賽中,首次征戰乙級聯賽的青島雪馳海鯊隊就殺入八強。盡管最終沒能進入四強,但球隊所表現出來的朝氣與活力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的希望。
由于海鯊俱樂部的冠名贊助商是河北雪馳集團,加之河北省目前沒有職業球隊,在贊助商要求下,海鯊俱樂部今年將主場放在了河北保定。海鯊俱樂部總經理王治國告訴記者,球隊轉戰河北之后受到當地政府和球迷的大力支持,當地電視臺不僅現場直播球隊的比賽,還向俱樂部支付一定費用,而當地政府也給俱樂部很大支持。海鯊隊的比賽門票10元一張,這個賽季的平均上座率達到5000多人,甚至不亞于很多中超球隊的主場上座率。
當然,擁有如此良好的球迷基礎的關鍵還在于球隊自身。海鯊隊是一支年輕而又充滿朝氣的球隊,他們在主帥李強帶領下,打出很多精彩的比賽,深深吸引了當地的球迷。球隊的表現引起河北省體育局的興趣,他們多次找到海鯊俱樂部,希望將這家俱樂部整體遷入河北。
不過,海鯊俱樂部的擁有者,青島華藝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老總王剛似乎不為所動,在他看來,這家俱樂部永遠都是青島人的俱樂部。說起王剛,青島業余足球圈的人都有所耳聞,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球迷。城市聯賽第一年,王剛的海鯊俱樂部隊就一鳴驚人,以絕對優勢奪取聯賽冠軍,在首屆城市聯賽頒獎晚會上,海鯊俱樂部成為名副其實的主角,包攬了聯賽冠軍、最佳球員、最佳射手等多個重量級獎項,并受到亞足聯官員和青島市政府官員好評。王剛經營俱樂部的目的非常單純,只是因為自己喜歡足球。他不要求任何回報,也很少接受媒體采訪,更從未向政府提過任何要求。
海鯊足球隊隊員工資最高的能夠達到每月6000~8000元,客場贏球獎金6萬元,主場贏球獎金5萬元。一年下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王剛的企業而言,每年支付這樣的費用并不輕松,不過王剛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不拖欠隊員一分錢。他曾經在一次球隊的聚會上跟球員們說:“即使有一天我支撐不住這支球隊了,我也會先把你們所有的工資、獎金支付清楚。這是我搞足球的基本原則。”
與青島中能和青島海利豐兩家俱樂部相比,海鯊足球俱樂部在資金和球員實力上都存在一定差距,但他們靠著自己對足球的執著,艱難地開辟出一條自己發展的道路。他們的成功也印證了城市聯賽這條道路的可行性。
青島黎明:足校模式的邊緣掙扎
青島黎明足球俱樂部現在的發展狀態折射出曾經在中國足球圈紅極一時的足校模式的衰落。連續兩個賽季征戰全國乙級聯賽,他們獲勝場次屈指可數。
與其他三家俱樂部有所不同,青島黎明足球俱樂部從創建之初就把訓練基地放在了即墨,并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在去年征戰全國足球乙級聯賽期間,即墨相關主管部門曾幫助黎明足球俱樂部聯系了一些贊助商。
然而封閉的足校模式妨礙了黎明足球俱樂部的進一步發展。最近兩個賽季,除了參加全國足球乙級聯賽,他們很少與青島當地球隊交流。比賽經驗的欠缺或許是他們難以更進一步的主要原因。
記者從即墨市相關主管部門了解到,當地政府也正在研究如何幫助黎明足球俱樂部獲得更好的發展。不過他們也指出了黎明足球俱樂部的致命傷。一位分管領導說:“我們2005年就曾經非常積極的幫助黎明足球俱樂部聯系本地的贊助企業,然而這家俱樂部在乙級聯賽中的成績很不理想,這影響了贊助企業的積極性。如果他們的成績再好一些,或許感興趣的企業也會多一些。”
對黎明足球俱樂部而言,他們的當務之急還是要提高自身的成績。成績搞好了,俱樂部的前景才會好起來。(李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