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余輝下,一名愛好者正在青島國際高爾夫球場的果嶺上擊球。
“打過高爾夫嗎?”“咱哪能打得起,那可是貴族運動啊!”
高爾夫球,離普通市民的確很遠。因這種運動本身價格昂貴,引入國內時又被賦予了過多交際、商務的作用,因此,在國內,高爾夫自誕生之日起就已不是一種簡單的體育運動,而被稱為“貴族運動”或“高尚游戲”。
10月14日,在山東大學參加高校合作與發展論壇時,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關于“06級廈大學生都要上高爾夫球課”的言論瞬間將廈門大學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迫于輿論壓力,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表示,北大已停止了高爾夫練習場的修建計劃。在如今的島城,社會各界對“高爾夫課程是否是精英教育”的討論也十分熱烈——“什么人在打高爾夫”、“有多少人在打高爾夫”、“打高爾夫要花多少錢”、“普通百姓什么時候能打得起高爾夫……
圍繞著這一系列問題,“每周調查報告”記者通過采訪為你揭開高爾夫運動的神秘面紗。
四萬青島人
一個打高爾夫
青島高爾夫球協會常務副主席張磊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爾夫運動進入中國。隨后幾年內,國人還對這個白色的小球不甚了了的時候,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特區開辦的觀瀾湖高爾夫俱樂部、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等名噪一時。1986年10月,北京第一個高爾夫球場在十三陵開張,中國北方有了第一個高爾夫球場。1995年,新加坡人在即墨華山開辦了我市第一個高爾夫場——有著36洞的青島華山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我市的高爾夫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此后,青島國際、溫泉、天泰等高爾夫球場相繼建立,城陽、平度、膠州等區、市也于近年來建立了漂亮美觀的現代化高爾夫球場。“美國有3000萬人打高爾夫,韓國有500萬人打球,而我國只有30萬高爾夫人口,”張磊對記者說。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我市華山國際鄉村、青島國際、溫泉、天泰等高爾夫球場上,每天都有600人在打球,但其中多是外商、外國游客和國內其他城市游客,截至目前,青島籍打球者僅有二三百人,僅占全市人口總量的四萬分之一。
玩轉高爾夫
開支的確不小
打高爾夫究竟得花多少錢?一般而言,打一場高爾夫的花費約為700到1000元錢,包括打球、洗澡、按摩等配套服務;與其相比,會員們打球幾乎不花什么錢,一次的消費也就一百余元左右,但會員們為成為會員卻需要支出一筆不小的開支。目前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的會員證價格為10萬元,天泰為40萬元,位于嶗山區的青島國際則開價50萬元。雖說近年來我市接連新建了好幾座高爾夫球場,因為要競爭客源,打高爾夫的價格已有不同幅度下降。
據了解,玩高爾夫的人群中,有些是通過交一筆費用成為某個俱樂部的會員,打球時可享受會員的優惠;其他則是打一次交一次錢。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球場分為兩種,一種為俱樂部性質,只對會員開放,如北京太偉球會的會員證價格為120萬元,上海湯臣、旭寶的會員價格超過8萬美金,余山的會員價格更是叫到了18萬美金;另外一種是公共球場,此類球場既對會員開放,也接待交一次錢打一次的散客。如今,島城各球場的會員證價值雖說遠比不上這些國內超一流球會,但也不是一般工薪階層所能問津的。
光有錢還不能打高爾夫,由于打一場18洞標準場的高爾夫球,最起碼也得三四個小時,如果水平次一點、打球的人多的話,那就得花更多的時間,因此,除了自己說了算的私企老板外,很少有人能耗得起這樣長的時間。
高爾夫給青島
帶來很多收益
旅游
“去年,我們總共接待了1.1萬韓國游客來青旅游,其中90%以上是來打高爾夫球的”,說起高爾夫對青島旅游業的巨大促進意義,青島華青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楊連成對記者說。據悉,今年雖說由于韓國市場不夠好,1到10月份,該旅行社仍然接待了8000多名韓國高爾夫球迷來青打球。據業內人士統計,在青島打高爾夫的人每年都有萬余人,其中,來自韓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和游客占了八成以上,其中,韓國人又占了八成左右。“韓國的高爾夫運動更昂貴,他們在國內根本打不起球,所以只能坐飛機來青島過癮了。”楊連成告訴記者。雖說咱青島人認為打高爾夫已經夠貴了,但與地少人多的韓國相比,青島如今打高爾夫的市場價和各俱樂部的會員價還是低了許多,因此韓國人還是喜歡來青島打球。據了解,韓國高爾夫迷在國內打一場球的消費遠比在青島打一場球、吃兩頓飯外加住宿和來回飛機票的總價錢要高出許多。
招商
除了在青島打高爾夫球外,韓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游客和外商還給我市的星級酒店賓館、高檔飯店、航空公司及旅游景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收益。據了解,日、韓兩國游客之所以選擇青島打高爾夫,除了價錢相對便宜、質量不縮水外,青島清新的空氣、類似其本國的整體環境也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更有些韓國、日本高爾夫球迷正是因經常來青打球,逐漸了解了青島,愛上了青島,隨后便在青島開辦了大量企業,為我市的招商引資產生了積極作用。
就業
“高爾夫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使用大量管理、服務人員,辦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會對當地的就業產生巨大意義,”張磊對記者說。據了解,一個高爾夫球場需要大量的專業管理人員、球童、綠化等人員。以我市幾家知名高爾夫俱樂部為例,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如今僅球童就雇用了500多個,青島國際則雇用了300多個球童,若加上澆水、綠化、電瓶車司機等工作人員,說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的規模不啻于一家中型企業一點也不夸張。而為了盡可能地節約成本,高爾夫球場一般是從當地招工,因此,無論哪里辦高爾夫球場,當地總會有數百上千人選擇在那里就業。
普通百姓啥時
能打上高爾夫
高爾夫運動之所以昂貴,關鍵在于其占地過多,平時需要維護的費用又比較大,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點也導致其人工成本不在小數,因此,想降低高爾夫的價格,必須先降低這三項成本,其中用地又是關鍵。據悉,一個18洞的標準球場占地面積一般為60至100公頃,約等于50到90個足球場的面積,在土地資源極為緊缺的中國,建一個足球場尚且要費不少的氣力,高爾夫球場的用地壓力可想而知。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國家對高爾夫球場用地嚴格審批,嚴禁其占用耕地、山林。因此,大量建高爾夫球場來降低成本在我國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但據了解,2002年11月,深圳的一家新開業球場,憑借專業的管理、高檔的服務和低廉的價格,受到了工薪階層和普通市民的百般追捧,如今周末時想到那里打球,得提前好久去排隊。這個球場的收費水平只有一般球場的20%-30%,打一場18洞的球只需370元,9洞的只要240元。這充分說明,如果球場設法降低管理成本,高爾夫運動也可以不必如此昂貴。
“高爾夫球本來就來自最底層,只是傳入中國時被作為一種商務或某種身份的隱約暗示而被過分地神化了,”,張磊對記者說,“如今,高爾夫球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的都市生活之中,隨著今后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市中產階層的逐漸龐大,高爾夫終究有一天會成為多數人可以享受的運動。”
(記者 張 貝)
■相關鏈接
“牧羊人游戲”
成貴族運動
關于高爾夫運動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一種是古時的一位蘇格蘭牧人在放牧時,偶然用一根棍子將一顆圓石擊入野兔子洞中,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后來稱為高爾夫球的運動。因此,“高爾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蘇格蘭議會中的文件中,當時由于高爾夫球盛行,將許多年輕人從射箭運動中吸引了過來。因此政府下令禁止。率先涉及打高爾夫球的是蘇格蘭北海岸的士兵,后來逐漸引起宮廷貴族和民間青年的濃厚興趣,最終成為蘇格蘭的一項傳統項目。爾后傳入英格蘭。十九世紀末傳到美洲、澳洲及南非,二十世紀傳到亞洲。由于打高爾夫球最早在宮廷貴族中盛行,加之高爾夫球場地設備昂貴,故有“貴族運動”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