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購物廣場
蓄勢待發能否“突出重圍”?
家住臺東八路的胡芬每周五下班,都要到臺東步行街去逛一圈,每次走到天祿園大酒店的前面,就習慣性地走到了路的南邊,到萬達購物廣場里轉一圈再出來。
當代購物
廣場負責人周廣師一天不知要在商場巡視多少次,看到步行街上的滾滾人流,再看看商場里的冷清景象,不禁愁上心頭。
周末的臺東步行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這似乎與當代購物廣場沒有太大的關系,雖然與萬達、利群商廈隔街相望,生意卻是冰火兩重天。站在臺東步行街的中央向北望去,涌滾的人流在天祿園酒店和當代購物廣場之間似乎一下子被切斷了似的,人群都像是受了什么牽引,偏向了街道的南邊。形成了周末步行街上一個奇特的景象。走進相鄰的這三家商場:利群商廈人聲鼎沸,萬達購物廣場也是客流不斷,而當代購物廣場除了一樓、二樓尚有幾個零星的客人,到了三樓、四樓則冷冷清清,七八個售貨員穿著白色的制服,排成一排,百無聊賴地依靠在衣服架子上,只有通往四樓的電梯口邊,兩個不知商海沉浮的少年塑料模特,笑嘻嘻地迎接著偶爾上樓的客人……
當代購物廣場,原為臺東著名的當代商城,曾是當年青島臺東商圈面積最大的購物中心,至今仍讓不少的市民津津樂道。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在市民期盼和疑惑的目光中,匆匆謝幕。幾經周轉,今年4月,當代商城陸續向市民展開了“新容顏”。這時候,它有了一個新名字——當代購物廣場。據介紹,現在的當代購物廣場走的是“大眾化”路線,主要經營中低檔次的服裝、鞋。盡管商場定位為“老百姓”的商場,卻似乎未能得到老百姓的青睞。造成當代購物廣場經營困難的原因有哪些?在激烈的競爭中,當代購物廣場又該何去何從?“大眾化路線”定位是否準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突出重圍”?當代購物廣場在經歷了半年的低迷后,將會有怎樣的舉措?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全面的調查。
現狀
隔街對望 生意冰火兩重天
做生意的人,談起臺東步行街,都說那是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地方,作為青島三大商圈之一,臺東步行街的確是積聚了大量的人氣和商機。而對于處在步行街北邊的當代購物廣場,則不得不感慨“天時地利卻未必人和了”。即使是在周末,當代購物廣場的客流量仍然是不容樂觀,難怪商場負責人周廣師會“愁上心頭”。
10月21日,記者分別在利群商廈和當代購物廣場做了觀察(記錄每分鐘進入商場的人數,記錄五次,取平均值)。記者發現,每分鐘進入利群商廈正門的人數平均在35人,密度高的時候,可以達到上百人。這還不算從利群商廈后門、偏門進入的顧客數量。而平均每分鐘進入當代購物廣場正門的為12人,上電梯的只有3人。“我們現在的經營狀況確實不好。”當代購物廣場負責人周廣師坦言,“目前,商場還處于整頓階段,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造成經營狀況不太樂觀的原因,我們也正在積極地進行探討。”
據了解,當代購物廣場開業半年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賣場里來的人少,買的更少,很多都是轉一轉就走了”,該商場一售貨員這樣對記者說。
消費者
購物習慣里少了“當代”
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產生了一種消費感情,從而產生一種反復性消費行為,這就是購物習慣。畢業于青島大學的鄭麗告訴記者,在青島上學六年,逛臺東幾乎成為了姐妹們周末的“必修課”。可她們卻一次都沒有到過當代購物廣場,“沒有什么原因,可能只是一種習慣。”她說,每次到臺東,姐妹們都是先把路邊的小店逛完,然后到利群商廈、萬達購物廣場,“習慣了從利群商廈直接到萬達購物廣場,很少想到過去步行街的另一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和鄭麗有著同樣觀念的人不少。當代購物廣場似乎還未成功進入市民的購物觀念中。對于這個問題,當代購物廣場負責人周廣師稱,商場剛開業不久,市民對商場還不太熟悉,再加上商場目前還未啟動大型的宣傳活動,所以影響較小。他表示,商場在走上正規后,會針對商場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活動,從而慢慢減小消費習慣給消費者造成的“負面”影響。
設計師
布局因素影響購物欲
場內購物環境、賣場布局設計等是展現一個商場形象的重要因素。一個有著良好環境、優美布局的商場,會讓顧客眼前一亮,從而產生強烈的購物欲望;反之,則會讓顧客產生厭煩心理。畢業于西安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彭剛說,當代購物廣場目前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布局混亂。他說,商場的門頭,服裝顏色的搭配、賣場POP廣告背景的設計都頗有講究。他舉例說,POP廣告往往是營造賣場購物氣氛、塑造商場形象的重要手段,形象性的POP廣告在色彩的選用上要注重突出季節感。例如,在春天可選用粉紅色或綠色為基調,營造一種欣欣向榮的氣氛;夏天可選用藍色或青色,突出一派清爽的感覺;秋天可選用淺橙色或咖啡色,以體現成熟豐收的季節感;冬天宜選用紅色或金色,給顧客以溫暖、溫馨的購物感。賣場服裝顏色搭配要考慮到暖色調和冷色調相融,不能全是大紅大綠,也不能全是灰黑色的冷色調,男裝最好不要放在一樓,鞋最好不要擺放在賣場的正中央等。商場只有注意了這些“小細節”,才能讓顧客賞心悅目。
記者在當代購物廣場二樓、三樓分別采訪了三個消費者發現,她們都對當代購物廣場的布局表示不滿。一位姓林的小姐說:“其實這里的衣服很多,也許有樣式好的,可是顏色、布局太亂了,我根本就沒有‘淘’的欲望。”其他的一些消費者也表示,當代購物廣場的衣服價格比較適中,但是因為布局太亂,分不清檔次和款式,所以喪失了購物的興趣。
專家
“超市式”易失服務品質
服務和質量是一個商場能否立足的根本。青島某高校營銷學教授陶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百姓生活品質的提高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在購物中,也開始追求一種“個性化一對一”的服務方式。如果商場實行的是“超市式”的購物方式,則更應該注重服務質量。他說,“超市式”的服裝賣場,如果是商場實行統一經營,則需要對售貨員進行良好的培訓,因為沒有商場文化和服裝品牌文化的熏陶,很難保持售貨員的服務質量。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認為,當代購物廣場的服務和品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外貿公司工作的張女士在接受采訪時稱,服務員在超市賣場沒有太大競爭壓力,服務態度普遍都不好。她說,購物很重要的就是心情,如果服務質量跟不上,購物環境跟不上,那就沒有購物的心情了。
分析
“大眾化”商場定位尚待商榷
一個商場要在經營上取得成功,大眾化的經營定位與特色化的經營定位本身并無孰優孰劣之分,而要視商場所處的經營環境來定。如果商場所處的商圈內擁有足夠數量的穩定消費群,且周邊沒有過于強大的競爭對手,那么,采用大眾化的經營定位,往往可以取得較為穩定的收益。綜觀目前的臺東商業圈,已經沒有這樣的商業空白點留給當代購物廣場。盡管臺東商圈已經擁有了足夠數量的穩定消費群,但是利群、萬達,還有個體老板獨到的見解已經吸引了到達臺東商圈購物人群中大部人的人氣。當代購物廣場在這個情形下以“超市化”的購物環境,“大眾化”的商品定位去吸引消費者,其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臺東步行街商圈已基本成熟,并出現不斷細分的趨勢。在這種競爭環境中,一個商業項目要在經營上取得成功,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選擇市場定位,集中力量針對某一特定的目標市場開展經營活動,以求揚長避短,避免在自己的弱勢上與強有力的對手全面競爭,使手中資源得以集中,并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當代購物廣場負責人周廣師說,近半年的經營狀況已讓商場管理方看到了問題。“商場的定位、設計布局也正在困惑著我們。”他說,“目前,我們也在積極尋求這方面的專家、設計師為我們出謀劃策。”周廣師告訴記者,隨著冬季消費熱潮的到來,商場已開始煥發新機,“臺東是個很有活力的商業地帶,我們占據了天時、地利,也一定可以尋到‘人和’。”
據介紹,當代購物廣場正在進行全面的大整頓,新的商場效果圖和大體方案基本成形,但仍在進一步的探討之中,預計會在下個月完成初期整頓。
站在臺東步行街上,給人一種涌動的暗流蓄勢待發的感覺。商場大戰又開始了新一輪:一邊是“金字牌”利群商廈、時尚之都萬達購物廣場以一輪又一輪的撼動人心的促銷戰拉開了今冬大戰的大幕;另一邊則是整裝待發的當代購物廣場,它時時提醒著商業人,再過一個月,臺東面積最大的購物廣場就要以全新的面貌登場了。一個月后的當代購物廣場將呈現怎樣的景象?面對強手,如何在“白熱化”的博弈中站穩腳跟,謀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金紅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