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房地產市場也有些清冷,在經歷了“金九銀十”的期待之后,傳統意義上的銷售旺季也將隨之過去。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與地產市場火熱的時候不同,隨著投資客和投機者的減少,島城樓市已逐漸區域化。
銷售盯上“當地人”
“房地產市場火熱的時候,
投資客、投機者、自住客戶都會出現在我們的售樓現場,那時,我們銷售的區域是全市乃至全國市場,外地、外省前來購房的客戶隨時可見,此外,從市區趕來的購房者更是絡繹不絕。但現在,這種情況基本看不到了。隨著宏觀調控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今年‘國六條’的再次打壓,房地產投資市場的熱潮已漸漸隱退,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自住客戶了。”在采訪中,一位在郊區操盤多年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由廣域的全國市場收縮成區域性市場,這就是調控帶給我們的最直接的感受,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所以,我們的銷售也只有盯緊為數不多的‘當地人’。”
近郊靠攏“大城區”
與膠州、膠南、即墨等離市區較遠的縣級市不同,緊鄰市區的城陽、開發區板塊則出現了明顯的“傾城”現象。“隨著公共交通的進一步完善,從城陽到市區的時間已大大縮短,30分鐘到一小時的車程已不是選房的最大障礙。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也特意加強了樓盤的‘傾城’性,在戶型、配套和社區巴士等方面都做了適當調整,讓小區具備更多的‘傾城’特色,以便吸引市區購房者的多多參與。”位于城陽板塊中心位置的某樓盤負責人這樣看待城陽板塊的定位。“‘傾城’是近郊樓盤的普遍特點,在自住需求占據主導的市場情況下,像城陽這樣的近郊板塊,由于供給量較大,僅靠本地市場是無法實現銷售進度的,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對市區客戶的吸引,并爭取成為大市區板塊的一部分。”同處城陽板塊的水岸綠洲項目負責人對此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
營銷進入“新時代”
“自住客戶成為消費主體,這就讓市場狀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不僅在乎房屋的售價,更看中這里的生活配套和交通網絡,所以,我們要努力把小區的戶型和配套設施做的具有城區特點,并在公共交通方面大做文章,開通社區巴士,將公交線路延線到小區周邊等工作都必不可少。”對于項目的定位和營銷,銀盛泰集團營銷總監張先生告訴記者:“市場在變化,客戶也在變化,所以我們的營銷手段也需要及時調整。對于常規的營銷渠道我們在逐一細化和監控,對于新的渠道我們也在大膽嘗試新。但目的只有一個,本地市場的開發需要加強,要占領市區市場,從目前市場情況看,首先需要鞏固的就是‘本地”需求。”
本報記者 孫作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