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中部今冬準時供熱,應急預案實施前交費居民享“正常待遇”
本報訊(記者 楊志堅)
記者昨日從李滄區有關部門了解到,備受市民關注的李村中心區域供熱工程進展順利,目前供熱外管網已鋪設完成90%。據供熱方開源集團后海熱電公司負責人介紹,本月底所有施工工作將完
成,李村中心城區幾大新
建小區初步具備供熱條件,11月初開始進行供熱運行調試,11月16日準時實施供熱。但馨苑小區由于費用等問題,有可能延期供熱。
居民咨詢:已向萬和交費可否供熱?
“我們在去年就已經向萬和交了配套費了,今年換了供熱企業,我們的供熱問題怎么解決?”近期,本報接到了李村中部城區不少居民的咨詢。據李滄區建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青島萬和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和熱力)在2005年向馨苑小區等小區不少居民收取了供熱配套費、采暖費,并且目前仍在部分小區收取類似費用,為此,李滄區有關部門劃定了一個時間界限,即在政府實施應急預案之前已經向萬和熱力交費的居民,不需要再次交費,可憑已向當地居民委員會、相關部門備案的單據享受正常供熱,而在預案之后向萬和交費的居民,則不能享受這種“正常待遇”,需要自己找萬和熱力退費,再向有關供熱企業交費。
引出話題:供熱行業是否應設準入門檻?
根據《青島市熱力專業規劃》,李滄區中部城區的供熱由青島萬和熱電有限公司承擔。2005年,市區兩級政府將李村中心區域供熱列為政府實事,萬和熱力也承諾于當年底實施供熱。但由于內部經濟糾紛遲遲沒有解決,萬和熱力的承諾沒有兌現,并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在萬般無奈之下,政府于今年啟動了《青島市重特大應急集中供熱預案》,指定其他供熱企業接手李滄中部城區的供熱。
“其實也多虧了萬和熱力沒有在2005年冬季供熱,不然的話,明年李村這邊的供熱又是個麻煩事。”李滄區建管局一負責人告訴記者,萬和熱力對李村的供熱需求認識不足,供熱站建設“先天不足”,“目前,李村中心區域符合集中供熱條件的面積約為720萬平方米,加上正在建設的居民小區,到2007年初需要供熱的面積將達到1000萬平方米,而萬和熱力只有23畝地,原擬訂上兩臺35噸、一臺70噸的鍋爐,我們測算過,就算他的廠區和設備全都利用上,最多也只能滿足250萬平方米的供熱需求”。
據悉,萬和熱力是一家民營供熱企業,于2000年拿到了政府的批文,但直至2004年才動工建設供熱站。“萬和間隔這么久才動工,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公司存在問題。在供熱的經驗方面這個公司也太欠缺了。”該負責人舉例說,在華易春之都小區建設時,萬和也修建了一些供熱管網等配套設施,但今年再去檢修的時候卻發現一些設備已經銹住了,“供熱管道建好后如果暫時不用,應該充入軟水,起到保養作用”。
據悉,萬和熱力在供熱領域經驗的欠缺,再加上其承諾的遲遲不兌現早就讓政府與居民失去了耐性,“供熱是一個很專業的行業,投入資本大、回收期長,如果在萬和涉足供熱領域之初,政府部門能向其收取一定的保證金就好了,即便這個公司出現問題不能按期供熱,政府也可以拿著這筆錢立馬找其他的供熱企業。”有關人士建議說,對新進入供熱領域的企業,政府相關部門應抬高門檻,以免出現因企業經驗欠缺造成供熱不急時或供熱不達標等問題。
應急之后:遺留問題如何解決?
李滄區副區長、區建管局黨委書記趙晉寶介紹說,李村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是民心所趨,市區兩級政府啟動應急供熱預案的目的就是為居民用熱提供穩妥、安全、有效的途徑。目前,各項供熱工程按照預期有序運作、進展順利,今冬,李村中心城區12個小區的供熱計劃雷打不動,各級政府和后海熱電一定會為居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了配合李村中心城區的供熱,李村目前正在“敞開”開挖路面,以便讓施工單位盡快完成外管網的鋪設。據悉,李滄區應急供熱的“西熱東輸”工程需要投資1.2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10余公里的外管網,這些費用目前由后海熱電墊付。從種種跡象表明,萬和熱力雖然已經解決了內部糾紛,并提出“大干100天,實現今冬供熱”的口號,但其將永久“出局”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先是政府拒絕了萬和熱力今冬供熱的請求;接著李滄區建管局下文指定由后海來供熱。據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說,今年冬季供熱之后,政府將會與萬和做一個“清算”,而萬和向某些小區收取的供熱配套費及前期投資將會成為其談判的“籌碼”。李滄區委、區政府目前已經公開表示,鑒于萬和熱力前期負責李村中心城區的供熱項目,并做了一定工作和相關投入,因此政府絕不會讓民營企業在參與公用事業中吃虧,將會在合理、合情、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補償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