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在我市聯合召開了海水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會議總結交流了海水利用工作經驗,進一步深化了海水利用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并提出了加快推進海水利用的五項措施。記者在會議上了解到,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青島海水利用技術日趨成熟,并已具
備了大規模產業化的必要條件。
海水利用取得重大進展
“十五”期間,我國海水利用產業化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規模不斷擴大,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日產5000噸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工程和日產3000噸蒸餾法海水淡化工程已具有商業化建設和運行經驗,關鍵技術和設備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萬噸級正在進行示范;海水直流冷卻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海水循環冷卻技術進入每小時萬噸級產業化示范階段。據初步統計,到2005年年底,我國已建成運行的海水淡化水日產量已達12萬噸,海水直流冷卻水年利用量已近480億立方米。由于技術水平地不斷提高,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噸水成本已經降至5元左右。
為加快海水利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局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海水利用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到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日產80~100萬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能力達到550億立方米,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16~24%。
五項措施推進海水利用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重點采取五項措施加快推進海水利用: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嚴格限制在沿海地區新建以淡水為水源的高用水項目,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海水,支持海水淡化水進入城市供水管網;加快技術進步,通過產學研結合,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海水利用關鍵技術與設備國產化進程,努力掌握核心技術,解決技術瓶頸;完善海水利用的政策保障機制,繼續深化水價改革,研究制定鼓勵海水利用的財稅政策,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海水利用產業;抓緊完善海水利用相關法律制度,促進海水利用逐步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管理軌道;加強對海水利用工作的組織協調,制定規劃、抓好落實,促進海水利用快速發展。
青島海水利用卓有成效
目前,我市在海水利用方面,已經培育形成了較強的海洋科研基礎,并實施了多項全國示范工程。青島建立了全國第一家海水廠,還擁有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這些都為青島海水利用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悉,目前,全市已經有30多家企業利用海水制冷。海水除了作為冷卻水外,還用作電廠脫硫、溶劑、還原劑、化鹽、化灰、除塵、沖渣、沖洗、水產品加工、船舶壓載以及沖廁等方面。據統計,青島海水直接利用量從1990年的60
多萬平方米/日,上升到了目前的240多萬立方米/日。
山東黃島發電廠是我市利用海水比較成功的企業。目前,該發電廠發電機組正常生產所需的鍋爐用水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該廠兩臺3000噸/日還水淡化裝置已向鍋爐提供高純水138萬噸,相當于節約自來水173萬噸,為企業節約水費支出567萬元。
據山東黃島發電廠廠長李濟英介紹,目前,該廠為未來三期擴建工程配套建設的海水淡化裝置正在前期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建成后,黃島電廠將成為全國首家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解決電廠用水的發電企業,每年可減少水費支出600多萬元。
青島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青島海水利用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產業化的必要條件。未來幾年,青島將發揮海洋科研優勢,立足已有海水利用產業基礎,力爭在全國率先形成海水利用產業集群,把青島建設成為全國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區、海水淡化產業示范基地、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試驗區和國家海水利用研發中心,使青島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海水利用示范城市。(記者
黃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