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功夫》的第一稿曾遭槍斃,理由是與內地缺乏關聯。于是《功夫》最后的故事發生地在上海。《寶貝計劃》的原稿也被一審駁回,因為電影局希望成龍不要以小偷形象出現,所以如今的影片中,成龍最終為高圓圓感化,改邪歸
正。
在《寶貝計劃》中成龍飾演一名終日沉迷賭博的小偷
昨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趙實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重提CEPA協議的有關細則,讓人誤以為有新的補充條例出臺。不過,經過仔細比較,早報記者發現CEPA協議依然是三年前的游戲法則。而在這一促進內地與香港電影合作發展的政策的引導下,合拍片已經逐漸替換了內地觀眾習慣的港片。
合拍片:政策沒變港片不“港”
配額沒問題 題材是局限
“香港影片進入內地發行不再受境外進口影片比例的限制,只要通過中影集團引進、電影審查通過就可以獲得在內地發行的公映許可證。”
2004年初實行的CEPA,最大限度地開放了港產片在內地上映的可能性,但細則中的“取消港產片的引進限額”并沒有被充分利用。就如陳可辛導演昨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所言,港片過去無法進入內地,多數情況下是題材上無法通過審查,配額對他們的局限反而較小。
作為最后一個加入合拍行列的香港導演,陳可辛說,自己其實對CEPA的政策并不太了解。“但之前跟韓國、日本也做過合拍,就很清楚,作為合拍的話,主動權會多一些。你可以一早預定上映的時間。不像靠引進,你就是拍完電影,再等別人喜歡了然后找你買。”
合拍片“港”味不足
“香港和內地合拍的電影在主創人員的比例上進一步放寬了,最多能占到三分之二。”
合拍片作為讓港產電影更好進入內地的渠道,徐克、王家衛、劉偉強、周星馳、李安、袁和平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合拍片,但看著港片長大的觀眾,在面對合拍片時,難免總有些“別扭”。好比為了符合合拍規則,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們看到《龍虎門》三個男主角盡數香港,兩名陪襯女演員則是內地。同樣,《功夫》以及拍攝中的《長江七號》,似乎合拍了,星女郎就不再是港臺女演員。
而在劇情上,為了滿足從6歲到60歲的觀眾都能觀賞,合拍片不再像港片那樣天馬行空。據說,《功夫》的第一稿劇本曾經遭到槍斃,理由是與內地缺乏關聯。于是《功夫》最后的故事發生地在上海。據說,《寶貝計劃》的原稿劇本也被一審駁回,因為電影局希望成龍不要以“小偷”形象出現在電影里。所以,如今的影片中,成龍最終為高圓圓所感化,改邪歸正。
合拍劇:審查放寬 失寵香港
昨天,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同時表示CEPA協議簽署三年來,也加強了內地和香港在電視方面的合作,其實趙實的講話可以體現廣電總局為香港合拍劇“松綁”的漸進性。
合拍劇在香港沒市場
“內地和香港合拍的電視劇可以作為國產劇在內地直接播出。”
昨天早報記者采訪了一名不愿具名的內地影視公司老總,他透露其實政策放寬并不代表與香港影視公司合作的合拍劇會越來越多,其實這三年與香港制作的合拍劇每年大概在十幾部左右,比起與臺灣的合拍劇少很多。究其原因還是香港市場的問題,因為TVB在香港獨大,所以香港觀眾一般只看TVB制作的劇集,對于合拍劇并不熱衷,所以香港投資方并沒有很大興趣與內地一起拍這些劇集。
不過由《大長今》引發的“韓流”使港劇去年飽受沖擊。對此TVB在內部已有動作與內地合拍劇集,力保港劇龍頭老大的位置。
港臺演員拓寬撈金路
“有香港影視演員參加的國產劇的審查可以放到省一級廣電部門。”
未來有港臺演員參與的電視劇,不必再像過去一樣得上報到廣電總局進行審批,只需交由省級審批即可。這個新規定勢必造成大量港臺演員前來搶灘,演員薪金又將面臨新一輪洗牌。此外港臺的幕后人員例如制作人、導演等也可受益,從此不用再為了名額受限而硬搞個什么“顧問”、“藝術總監”奇怪的頭銜了。早報記者
劉嘉琦 駱俊澎(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