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聯邦政府安全撥款,印第安納州一個偏遠的農場近日被州警方列為恐怖分子潛在的襲擊對象,而在俄亥俄州,相關資金被發現用來為狗制作防彈衣……
自5年前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倒塌以來,一個十分有利可圖的行業——反恐行業,在美國悄然興起。一旦哪里貼上“恐怖威脅”標
簽,安全企業的利潤便滾滾而來。英國《觀察家報》報道說,這種所謂的“恐怖威脅”已經為安全企業營造出一座1300億美元的“金礦”。
利益驅動
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名為“埃米什鄉村玉米”的農場近日會被州警方列為恐怖分子潛在的襲擊對象。農場主布賴恩·萊曼對此十分驚訝,自己這么一個偏遠的農場怎么無緣無故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但當他仔細回想,便似乎得知了其中緣由:“都是因為錢!
英國《觀察家報》報道說,“9·11”襲擊5年來,與美國本土安全有關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7年前,與聯邦政府簽訂關于美國本土安全合同的公司只有9家。到2003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3512家。而在“9·11”發生5年后,擁有政府合同的安全行業企業已有33890家。
這些驚人數字的背后,則是反恐帶來的巨大利潤,2000年以來,已經有1300億美元合同被各安全企業瓜分。而預計到2015年,美國聯邦政府每年在“反恐行業”的投入可能高達1700億美元。
政治游說
在本土安全行業中,除了有利益驅動,還有一批由政府官員轉變的游說者參與,前司法部長約翰·阿什克羅夫特便是其中一員。
已經卸任的阿什克羅夫特如今開辦了一家名為“阿什克羅夫特集團”的游說機構,專門為高科技公司游說,幫他們尋求安全投資。隨著反恐行業的興起,游說隊伍不斷壯大。盡管國土安全部3年前才成立,但已有90名這一部門的官員在離職后加入游說和咨詢行列。
這個游說和咨詢領域如今競爭激烈。2001年,只有2家游說公司注冊領域為本土安全咨詢,但到2005年,已經有543家這樣的公司。盡管政府限制官員在離職至少一年內不得涉足私營領域,但結果通常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冰山一角”
“反恐行業”已被視為“聚寶盆”,人人都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撈上一筆。
4年前,美國只有一場本土安全企業的商業論壇,而現在已達50場;一本名為《政府安全新聞》的雜志曾經為季刊,如今已改為每周兩刊;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將資金全部集中到新型安全企業中;甚至連大學也已開設本土安全課程。
當然,恐怖分子確實對美國造成威脅。美國的許多地方,例如港口和機場,都需要加大投資和改善安全戒備,防止恐怖事件再次發生。個體公司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但人們對這些公司是否把重心放在這些問題上產生了質疑。
批評人士指出,一些安全企業已經涉嫌侵犯公民隱私,不斷制造令人害怕的氛圍,但沒有真正致力于防止未來襲擊。比如,政府撥出的資金被發現用來為俄亥俄州的狗制作防彈衣,而與此同時,真正關系安全的美國港口安檢措施和設備卻沒有得到有效改進。
此外,美國各州也在為爭得更多聯邦安全撥款互不相讓。經濟驅動力讓各州即使大肆宣傳當地的弱點也在所不惜。這就不難解釋,萊曼所在的偏遠農場為什么會莫名其妙地被列為潛在恐怖襲擊目標。而萊曼所在的印第安納州,被列為恐怖分子潛在襲擊目標的地點多達8591處,比美國任何一個州都高。
上月舉辦的一次活動中,萊曼半開玩笑地在自己卡車上噴繪了一個靶子圖案。萊曼幽默地說:“我們已經從中獲得很多樂趣!(溫雪姣 新華社特稿)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