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露天餐飲生意火爆。劉蘭星攝 |
比起外地城市,島城的夏夜顯得格外清爽,憑海臨
風而坐,如果能再暢飲幾杯醇香的青島啤酒,吃上一盤青島海鮮,這樣的生活好不愜意。不過,最近關于露天大排檔擾民,是否該取締的問題成了不少市民關注的焦點。青島的露天大排檔究竟能否合法生存,成了不少市民的心頭事。
露天排檔非個別現象
在青島,露天大排檔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新疆人在青烤羊肉串逐漸發展而起。開始只有露天燒烤,后來由于青島人有喝啤酒、吃海鮮的喜好,露天大排檔便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態,以至目前成為島城市民夏夜的一種生活方式。
最近幾天,記者走訪了島城多個飯店聚集區,發現露天大排檔生意甚是火爆。在啤酒街上記者看到,統一設計的遮陽棚下,密密匝匝地擺滿了桌椅,已是晚上9時,露天大排檔幾乎找不到么空座,風扇、空調大開的飯店室內,食客稀稀落落,與露天的熱鬧形成強烈對比。不僅是啤酒街上,在云霄路、閩江路、延安一路、逍遙二路、臺東等路段,都散布著或多或少的露天排檔。這些大排檔多是依附于臨街飯店,在飯店門前支起幾張桌子便自成一道風景。
誰來光顧露天大排檔
“咦?開跑車也來吃大排檔?”日前,記者在啤酒街上看到,停靠在路邊的一輛紅色奧迪跑車引起了過往行人的注意。在車停放附近的一家飯店,店主向記者“炫耀”起“開跑車的都來我這店,坐在門口吃飯,你說生意怎么樣。”
記者注意到,在露天大排檔集中的啤酒街和云霄路上,開車來吃大排檔的現象并非少數,其中不乏名車。啤酒街上一飯店老板告訴記者,光顧露天大排檔的食客沒有明顯收入差別。從騎自行車的,到坐公交車的,再到開小車的,什么樣的人都有,而且外地游客的比例今年增大了不少。
市民李延紅正在大排檔內與朋友吃飯,她告訴記者,幾個朋友是從北京來青旅游的,她本想請朋友去一個環境優雅點的地方吃海鮮,沒想到朋友一下火車,點名要來啤酒街喝啤酒。看到這里晚上有露天大排檔,幾個人興奮不已,已連續在此“戰斗”了兩天。李延紅說,朋友們還打趣地建議,青島的夏天這么涼爽,應該在沿海一線搞一個集中的露天大排檔,“聞著海風的氣息喝啤酒吃蛤蜊,那才真正有味道。”
大排檔該怎么守規矩
在采訪中,記者也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除了啤酒街上政府有組織規劃的露天大排檔外,很多散布在其他街道的露天排檔經營者對于記者的采訪幾乎都是回避三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悄悄地告訴記者,他們在門前支桌子露天經營都算是違法,只能在確定城管已經下班后才偷偷擺出來。其實這樣經營風險挺大,一旦被查到就要被沒收、罰款,幾晚上也賺不回來。“我們也是被逼無奈,”這位店主說,青島的夏天晚上涼爽,像他這樣的中小飯店室內比室外憋悶,就算開風扇、空調,也不如室外的自然風舒服。所以食客們經常要求把桌子搬到屋外。“你不搬出來,人家就走人,現在飯店競爭這么激烈,誰愿意得罪顧客。”這位店主感到很無奈,“青島人喜歡露天喝散啤已經成了習慣,小本生意不迎合怎么能活下去?”
記者隨機也采訪了多位食客,他們對于露天大排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市民曾女士說,露天大排檔是青島的特色,不應采取“一棒打死”的做法,市民有消費的需求,有關部門就該整合資源,或者在市民喜歡又習慣的區域開辟專門露天排檔,或者制定相關標準,規范飯店經營,保證在衛生、不擾民的情況下發展。
上海游客肖先生則認為,露天排檔是島城獨特的氣候特點形成的一種飲食文化,在治理的同時應注意規范和引導。在上海時他已聽說青島有露天排檔,尤其是洗完海澡在街上再喝杯啤酒,他們認為這簡直就是想象中的那種休閑生活。“我們不想看到青島像其他城市那樣道路‘干干凈凈’,每個城市都該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飲食文化特點,希望青島的政府部門能夠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把青島的露天排檔設計成一道城市風景線。”記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