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正式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是我國自1991年以來首個重新獲批的國家級高新區。自
此,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完成了從產業基地到國家級高新區的完美“嬗變”。
青島市北高新區的前身是青島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該基地是2003年3月經青島市政府批準建立的一個現代化工業園區,同時也是青島市第一個跨區域“飛地”式工業園區。該區域占地約12平方公里,位于青島市城陽區上馬鎮原青島東風鹽場。用地范圍北至葫蘆巷及鐵路專用線,南至紅島鎮界,東至膠州灣,西至膠州灣高速公路。
2006年6月,青島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本次批準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9.95平方公里,以電子信息、現代加工制造、新材料、海洋生物技術為主導產業。
一湖、兩岸、三園、四中心
根據高新產業發展特點和青島市北高新區的功能定位,按照澳大利亞JPW規劃設計公司和德國Echo公司的設計理念,園區將建設成為適宜創業發展、生活居住、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國際性科技創新園區,總體功能結構為“一湖、兩岸、三園、四中心”,這是市北高新區的最大特色。
一湖:即東部臨海區域人工開挖的咸水湖。咸水湖通過與園區內自西向東水系的連接,既起到防洪排澇的功效,又可以利用湖底開挖的泥土進行場地回填,同時又營造了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兩岸:即貫穿園區自西向東的水系南岸和北岸。在開挖水系的兩岸形成了集產業孵化、商務辦公、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的工業新城。
三園:高科技軟件園(以軟件研發為主導,建立現代化的軟件基地,打造半島信息產業集散地)、留學生創業園(以國際創新園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和重點打造企業中堅力量)、保稅物流園(依托重點物流企業,實行點、線、面戰略,打造膠州灣物流中轉站)。
四中心:高新技術研發孵化中心(打造高標準的孵化平臺,為入孵企業提供優良的創業環境和最優惠的創業政策)、工業社區中心(為創業人員提供吃、穿、住、行、休閑等便利和優美的生活和居住環境)、數字化信息中心(打造高標準數字化工業基地,實現信息數字化和管理智能化)、體育休閑中心(搭建一個娛樂、休閑、溝通、交流和相互協作的平臺,促進各行業人士之間的交流)。
青島市北高新區的“模本”效應
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變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市北區、青島市乃至全國都將產生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是開辟了改造低效鹽田、集約化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最大價值的新道路。專家評價說,市北區利用改造后的低效鹽田發展產業的實踐是一次集約化利用土地的成功嘗試,更是青島產業發展史上的一次創舉。
二是“飛地園區”的發展經驗為城區經濟異地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全國樹立了典范。市北區打破地域的限制,不局限于自身區域發展,敢于走出去尋求發展的做法為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提供了現實的參考,在全國樹立了成功發展“飛地經濟”的典范。
三是促進了青島“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整體格局的形成。市北高新區的率先開發,刺激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紅島組團的開發熱潮,拉動了大青島“品字型”發展格局的進程。
四是為國家研究高新區怎樣實施以自主創新為主的“二次創業”發展戰略,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試點。青島市北高新區加快了相關程序和規范的制定進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政策對于了解其他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擴大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傾力打造國家級創新平臺
集成優美的環境平臺、高效的信息平臺、暢通的物流平臺、完善的中介服務平臺、多層次的人才平臺,青島市北高新區將目標瞄向了一個個國家級的創新平臺。
國家級生態園區:園區在“二次創業”中將創建綠色園區、生態園區作為發展戰略,努力使其成為推動區域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樣板區、示范區和輻射帶動區。目前,園區被青島市批準為綠色工業園,并正在積極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園區的試點單位。
國家級數字化園區:園區已經成為全國首家“數字化”園區建設試點單位,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獲取、物資信息采集等一系列快捷、準確和標準的服務。
國家級創業中心:園區以打造高標準的國際企業孵化器和推進器為目標,規劃建設了兩萬多平米的國家級創業中心,為入孵企業提供優惠的孵化政策,引進了會計、銀行、法律、管理咨詢等一系列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國家級保稅物流中心:園區實行物流點、線、面戰略,開展立體式物流,形成“現代物流”工作網絡。
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園區以創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突破口建立人才高地,為企業提供了培養和造就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人才高地。
“一二三四五”:啟動發展新“引擎”
根據規劃,在今后三到五年內,青島市北高新區將成為青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核心區和示范區和青島高新技術產業戰略轉移的重要拓展載體。市北高新區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園區發展戰略,即一個戰略目標、兩個重要基地、三種創新模式、四個重要定位、五個保障體系。
一個戰略目標即打造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園區。今后市北高新區將高舉自主創新的旗幟,加快推進二次創業,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努力向一流高科技園區和創新型園區邁進。
兩個重要基地:一是將青島市北高新區建成“青島高新技術產業化核心基地”,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集成各種創新資源,逐步將市北高新區建設成為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的集聚地。二是將其建設成為“創新人才基地”,成為“創新者創業、創業者創新”的樂園。
三種創新模式: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引進創新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四個重要定位:一是按照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宗旨,大力吸納創新資源,構筑技術創新平臺;二是努力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壯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增強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三是以國際化的視野,大力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份額;四是面向未來,洞察現代科技文化的發展趨勢,積極應對世界科技產業發展的競爭與挑戰。
五大保障體系:即通過創新的政策體系、精簡的管理體制、高效的運行機制、現代化的投融資體系以及完善的服務體系等多項措施增強青島市北高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預計到2010年,市北高新區將實現高新技術產值占全市比重達到30%的目標,一個以電子信息業、現代制造業、新材料業及生物技術產業為主導的高新產業經濟帶將漸次形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將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專家觀點:
國家高新區專家委員會主任孔德涌:
青島市北高新區發展前景廣闊
青島市北高新區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是1991年至今全國高新區中唯一被批準擴區的城市。高新區建設,創新環境是關鍵。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孕育創新、培育企業必要的空氣、陽光、水分和土壤。在這方面,青島市北高新區具有明顯的優勢和豐富的創新潛力。另一方面,創新中最重要的是人才,青島對廣大創新人才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良好的創新環境可以把人才吸引過來。因此,可以說,青島市北高新區的發展前景廣闊,會很快進入高新區的“第一梯隊”。高新區最重要的是要把創業者的智慧凝聚起來。現在全國主管高新區建設的火炬中心與中關村正在進行“聯門”,即一個大企業聯合很多配套小企業一起引進,上海等地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還有一種就是產業集群,通過市場而不是政府凝聚相關配套的企業,大大提高創新的效率,建議青島也要圍繞幾個產業集群來發展高新區。
青島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張衛平:
青島高新區發展史上的一大突破
經過十多年的積累發展,目前青島高新區聚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研發機構和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成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地,人才、資金和智力的密集區以及科技自主創新最為活躍的“核心地帶”。
自去年以來,市北區委區政府著眼于全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立創新型城市的戰略目標和發展大局,調動各方力量爭取到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成功地使膠州灣產業基地“升格”為市北高新區,這在我市高新區發展史上是一個突破,極大拓展了我市的高新區發展空間,這也標志著全市的高新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且,青島市北高新區對于青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拉動青島高新區的“二次創業”,建設創新型城市都起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市北區委副書記、副區長王志軍:
建設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園區
青島市北高新區作為國家高新區15年來第一個被國務院批準擴大的政策區,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青島以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所寄予的厚望。當前,國家的發展戰略正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型轉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推動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這種形勢下,市北高新區決不能走一般經濟園區的發展道路,而應該利用一切資源,創造出一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產業化環境。
因此,市北高新區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即堅持走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道路,將市北高新區打造成為促進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強企業研究開發機構和產業化基地建設,同時大力扶持中心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充分發揮企業作為自主創新主體的作用,支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此外,市北高新區還確定了搶占世界技術產業制高點的戰略目標,促進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滲透,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將市北高新區打造成為一個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園區。
吸引19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高新區招商成效初顯
市北區在一片鹽田上矗立起了一個全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平臺,青島市北高新區也因此成了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關注的創新創業的熱土。
面對紛至沓來的投資者,市北區沒有單純的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而是將招商的工作重點放在項目的論證和選擇上,嚴把入口關,堅持招商“三不原則”即:不急于出讓土地、不盲目引進項目、不破壞生態環境。而是重點吸引那些科技含量高、輻射拉動作用大、耗能低、無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走集約化利用土地的道路。如果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即使經濟效益再好的項目也會被拒之門外。而且每個項目從談判到簽約都必須通過前期專家論證、中期專家評審、后期專家監督三個過程,確保了高質量的項目入園。
截至目前,園區共簽約包括海信高科技工業園、駿馬泵車、中棉倉儲物流等大型項目在內的項目19個,其中4個項目竣工投產,7個項目開工建設。
友情提示:入駐市北高新區的高新企業除享受國家、山東省賦予的所有優惠政策之外,還可享受一些極富園區特色的優惠政策:
●為入駐企業從立項、審批到開工投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對入駐企業實行“稅外無費”制度,即企業投產后,除按照規定應繳的稅款外,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費用。
●投資者可以在園區內買地根據需要自建廠房也可以提前要求定制標準廠房。還可以購買園區內現有的標準廠房使用,購買現有廠房可以選擇“按揭貸款”的形式,分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