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獅一胎產三四個幼崽,母獅把孩子撫養長大后才放手不管。
三只幼崽被持槍匪徒搶走 憤怒獅群向無辜村民進攻
馳騁在非洲草
原上的獅子,吼聲雄壯,身姿威武,行動敏捷,有“獸中之王”的美譽,是非洲一些部落崇拜的圖騰。非洲雄獅捍衛著領地,而母獅養育子女。它們分工不同,但都十分疼愛它們的幼崽,一旦幼崽受到威脅或者丟失,獅子也會像人一樣瘋狂地尋找。十幾天前,肯尼亞一個村莊遭到獅群洗劫,村民和牲畜傷亡慘重。而導致這起慘案發生的原因竟是,獅群誤認為當地村民偷走它們的幼崽而展開報復行動。現在,當地人一聽到母獅凄厲的吼聲都心驚膽戰,不知道痛失愛子的獅子還會做出什么瘋狂的舉動……
外國武裝偷幼崽
瘋狂父母去尋仇
當地時間6月18日夜,不速之客悄悄潛入位于肯尼亞和索馬里邊境的加里薩地區的一個村莊。它們是15只非洲獅,包圍了村莊并向熟睡的村民發起突然襲擊,導致至少3人死亡2人重傷。這已經不是村民第一次被獅子襲擊了,此前加里薩地區就發生過獅子襲擊人、咬傷牲畜的事件。據當地人講述,已有至少5人死于獅口。有一次,一名男子到村邊的水井打水,被潛伏在一旁的獅子活活咬死。還有一次,幾名村民被10只獅子包圍,幸虧警察及時趕到,才幸免于難;獅子并不都怕警察,它們甚至還大搖大擺地闖進當地的警察局,嚇得全副武裝的警察從辦公室里四散奔逃。這些獅子不僅襲擊人,也沒有放過人飼養的牛羊,迄今為止,約有50只羊和十幾頭牛命喪獅口。
多數襲擊發生在村莊和城鎮郊區。加里薩地區負責人雷奇先生說,通過報告來看,襲擊人類的獅群約有23只獅子,命喪獅口的人數可能還會增加,因為不少受害者剛開始被列為失蹤人口,后來在叢林里發現了他們的尸體,都是被獅子活活咬死的。
非洲獅大規模襲擊人類的事件并不多見。它們到底受了什么刺激?據目擊者稱,數日前,一些索馬里武裝分子越過邊境進入肯尼亞,他們開槍嚇跑母獅,搶走了3只幼崽。為了找回自己的孩子,獅群開始向人類發起進攻。而加里薩地區正好靠近索馬里邊境,倒霉的村民成了報復的對象。目前,索馬里境內還沒有相關報道,不知是否有人因此遭到獅群襲擊。
哺育期發情期混亂
母獅因失職而發瘋
非洲獅毛色淺黃,雄獅站立時高約1.5米,體長約3米,體重200多公斤,相比之下,母獅體型較小。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小健老師向記者介紹了非洲獅的一些情況,從中或許可以找出獅子瘋狂報復人類的原因。
非洲獅一般按母獅群和公獅群分別聚居生活。在一個獅群中,約有20只獅子,十多只成年母獅、四五只成年公獅,還有幾只幼崽。交配后,母獅產下幼崽,一胎一般產三四只,哺育時間一到兩年。等小獅子具備獨立生活能力時,母獅留在母獅群中,公獅則離開母親的懷抱,結成公獅群生活。
在一個母獅群中,都有血緣關系,比如姐妹或表姐妹。當幾只母獅出外捕食時,它的姐妹就代它照顧幼崽,像阿姨照顧外甥侄女,儼然是個獅子“幼兒園”。
幼獅容易成為其他野獸攻擊的目標,死亡率非常高,長大成年的不足一半。而且公獅“又懶又殘忍”,只會為霸占母獅打架斗毆,較少獵食。當一群公獅擊敗另一群公獅獲得某個母獅群的交配權時,它們還會咬死母獅群里的幼崽,逼迫母獅和自己交配產下屬于自己的血脈。當然,公獅這么做完全出于生殖需要,因為處于哺育期的母獅不會發情,公獅只能處理掉幼崽,母獅才能進入發情期并與其交配。
獅子捕獵時,十有八九能成功,它的視覺比嗅覺好。幾只獅子共同追捕獵物時,常常圍成一個扇形,把捕獵對象圍在中間,切斷其退路。而水塘是獅子伏擊的好地方。為了避免驚動獵物,獅子一般悄悄地接近獵物,在近距離內發起突襲。
在一個獅群中,母獅是賢惠的妻子,很顧家,弄到吃的就招呼丈夫和孩子一起吃。而母獅受了委屈,公獅也會站出來為它撐腰。這次獅子幼崽被偷獵事件中,母獅不僅受了驚嚇痛失愛子,而且生活也出現了紊亂,哺育期和發情期不能順利更替,這些因素都可能是獅群報復的原因。
歸還談判遭拒絕
幼獅贖金相當高
非洲獅舐犢情深,丟了孩子豈能罷休。為了不讓獅群成為老百姓的禍害,當地官員不得不向肯尼亞政府求救,要求政府和索馬里邊境地區的領導人談判,討回被武裝分子偷走的獅子幼崽,盡快安撫憤怒的獅群,還老百姓太平日子。肯尼亞野生動植物保護官員兩次和索馬里武裝分子進行接觸,試圖要回幼崽,但都沒有成功。索馬里武裝分子宣稱,只有得到一筆巨額贖金才會歸還幼崽。肯尼亞官員稱,他們懷疑索馬里武裝分子搶走幼崽,也是為了錢,因為小獅子能在黑市上賣出好價錢。于是,獅群攻擊人類事件已經演變成兩國的“外交糾紛”。
索馬里局勢一直比較亂,肯尼亞東北部與索馬里接壤,牧民和商人經常在國界兩邊流動,武裝組織也經常越界活動。據報道,一個名為“索馬里愛國運動”的武裝組織就駐扎在離肯尼亞邊境30多公里的地方。肯尼亞動物保護機構的官員就是和他們進行歸還幼崽的談判遭到了拒絕。
肯尼亞是世界著名的動物王國,但近年來,肯尼亞的獅子數量急劇減少。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乞力馬扎羅獅子保護項目”的專家稱,一些非洲部族的成人儀式就是徒手殺獅,這是獅子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說,某些部落的男子必須單獨殺死一只或數只獅子才被本族人視為成年,而且殺得越多越被視為勇士。此外,還有人為了走私獅子的皮毛捕殺獅子。1998年以來,肯尼亞的安博塞利和薩沃地區有195只獅子慘遭捕殺。專家稱,照此發展,過不了幾年,肯尼亞的獅子就滅絕了。
在非洲,有些達官貴人喜歡養獅子玩,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威。養獅子必須從小養起,這也許是幼崽在黑市上值錢的原因。上世紀60年代,埃塞俄比亞的統治者塞拉西養過寵物獅子,對獅子比對人還好。當年,全國大饑荒、餓死不少人,他還堅持給獅子吃鮮肉。
動物報復心越來越強
必須與動物和諧相處
動物報復人類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許多動物都有很強的報復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偷獵者大肆捕殺大象給幼象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成年后它們襲擊人類的居住區;蜜蜂也會因為人類破壞它的家園進行報復,甚至不惜犧牲生命。有人以為動物沒有感情只有本能,其實不然。動物學家稱,大量事實證明,動物和人有很多共同點,也有豐富細膩的心理和感情,特別是貓科、犬科等動物。獅子和其他動物一樣,一般不隨意攻擊人類,只有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或極端饑餓的時候才會攻擊人類。在非洲,曾發生過獅子保護女孩免受其他動物傷害的感人故事,甚至還有獅子護送一頭幼小的羚羊找媽媽。
隨著人類活動的無限擴張,動物的王國日益受到擠壓。動物學家稱,由于與人類的頻繁接觸和摩擦,動物的脾性越來越暴躁、不可捉摸。一些本來溫順的動物也可能攻擊人類,一些動物甚至因為絕望而自殺。長期以來,人類以地球統治者自居,常常忽視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甚至對它們進行虐待和屠殺。事實上,隨著人類的活動擴張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千萬種動物的生存環境已經受到根本威脅。許多動物都遭到滅絕或瀕臨滅絕。在這種情況下,動物乃至整個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也會越來越多。人類現在確實應該認真思考:如何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同維護地球這個共同的家園。▲駐肯尼亞特約記者
黎昂 特約記者 李朵 《環球時報》 ( 2006-06-29 第04版 )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