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交通銀行先行公布跨行查詢收費公告后,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四大銀行最終明確發布公告,于6月1日起開始收取ATM跨行跨境查詢手續費,
收費標準與交行一致,境內跨行查詢每筆手續費0.3元。
中新社發 徐勁柏 攝
中新網6月22日電
今天出版的新京報刊載評論文章指出,銀行作為一個企業,想增加利潤無可厚非。但市場經濟講規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通過提高效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來賺錢。銀行亂收費不符合市場經濟之“道”,不是市場化的結果,而是市場化不徹底的結果。
文章指出,市場化講求公平競爭,在競爭中提高效率,實現利潤最大化。銀行之所以能亂收費就在于缺乏這種公平競爭,具有壟斷地位。而且,這種壟斷地位不是在競爭中形成的,是政府賦予的行政性壟斷,是計劃經濟的遺產。
中國的銀行為什么敢亂收費,而不怕得罪客戶?這就在于他們的壟斷地位實在太強大了。中國現在的銀行業仍然是工、農、建、中這四大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盡管也有交通銀行、民生銀行這類股份制銀行,但他們的力量無法與四大銀行抗衡。這四大銀行歷史長、網點廣,又有相關政府部門為后盾,誰也奈何不得。
文章稱,亂收費源于壟斷,打破銀行壟斷就要放開競爭。這就要引入競爭者。這種競爭者可以是外資銀行,也可以是民營銀行。許多經濟學家都主張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不是去買一點無法動搖原來國有銀行壟斷地位的股份,而是自己辦銀行。
在競爭的過程中,銀行之間兼并重組,終于形成一些大銀行。但這些銀行的壟斷得不到政府保證,頭上還有一把達摩克利斯的競爭之劍。它們根本不敢亂收費。
文章表示,政府需要出面制止不合理的亂收費。
市場經濟決不是沒有政府管制的絕對自由經濟。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或者說“道”,還要由政府來維護。即使在一個完美市場化的經濟中,消費者對處于強勢的企業也是無可奈何的。雙方在市場上權力不平等時,強大的企業就難免要做一些損害消費者以利自己的事情。這時就需要政府出來保護消費者。
銀行的壟斷地位牢不可破和相關政府部門對銀行亂收費監管不力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相關部門和銀行原來是一家人。銀行也在進行服務化改造,建立董事會,但銀行現在仍然是政企不分。銀行不獨立,聽命于相關部門或地方政府,它也不好過。因此,深化市場化改革就要讓國有商業銀行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真正股份制銀行。這一步不容易,但必須走。
文章稱,不徹底的市場化引起銀行亂收費,除了堅定地沿市場化的路子走下去,沒有什么靈丹妙藥。(梁小民 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