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現場
■記者 常旭/報道 趙禹/攝
本報訊
青龍路改造開始了,隨著挖掘的深入和擴大,工人們意外發現了一層人骨殘骸,達
500多具。這些白骨背后掩藏著什么故事?青龍路周圍的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昨日,記者特別邀請省博物院研究員、教授劉曉暉一同前往,探尋這些人骨的來歷。
現場直擊
骸骨斷層近50米長
昨天記者來到現場時看到,青龍路已經挖了近3米的深溝,下水管道已鋪在溝里,在深溝兩側可以看到零星的人骨。
深溝的兩壁上,距地表約1.5米的位置,密密的一層人骨殘骸暴露出來,有的是頭蓋骨、有的是恥骨等。雖然已發現3天了,但仍有一些附近居民圍觀討論這些骨頭的來歷,講著自己從老輩人那里聽來的說法。
這些骨頭排列整齊,都鋪在一個層面上,順著深溝的方向,可見骸骨的斷層近50米長。劉曉暉仔細看過后,分析說:“這些人的恥骨都很長,而且粗壯,可以判斷死者是成年人,并且是男子。這些骨頭已經酥了,大概掩埋了70年。”工人們將骨頭旁邊的碎屑撮上來,還能夠看出是腐朽的木頭!坝捎诟鱾尸骨距離很近,排列密集,沒有發現棺材,可以判斷這些尸骸是被集體掩埋的,至于這些木屑,有可能是將尸體放在木板上扔到坑里埋掉的!
在已經被挖掘出的尸骨上,沒有發現衣服等物品,故劉曉暉分析:“尸體都是裸體被掩埋的!
猜想排除
“萬人坑”說法證據不足
對于這些白骨,人們有各種猜測,有的說這里是“萬人坑”、有的認為是民用墳地,還有人猜這里是“亂墳崗”。
多具白骨埋在一起,不禁讓人們想起“萬人坑”。劉曉暉介紹:“萬人坑”通常是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勞工的定義。一般“萬人坑”附近肯定有大的工程,比如工程建設或者煤礦、金礦建設等。目前,我省有遼源“萬人坑”和白山市的“血淚山”兩處被認定為“萬人坑”!斑@些‘萬人坑’的掩埋方式最少是兩層尸骨,有的甚至達到5層,尸骨通常呈梯形堆砌,而青龍路發現的尸骨只有一層。此外,目前發現的“萬人坑”長度約為1000米,而青龍路的只有約50米。
不是“民間掩埋的”
“以前,沒有墳地,不少人家里死了人,都運到這里埋掉,相當于民用墳地。有些不明來歷的死人也都在這里掩埋。 ”住在青龍路附近的居民有的這樣說。
“從地表分層看,上地表層有1米左右是后來囤積而成的,屬于現代地表層。那么,當時掩埋的深度只有約0.5米。”劉曉暉認為,這個區域過去是荒野,可能曾是民間的墳地,或者掩埋過不明身份的人。但最近發現的成片尸骨一定不是民間掩埋的,民間掩埋不可能這樣有規則地整齊排列。很明顯,這里是有組織地進行了尸體的集體掩埋。
尸骨身份
勞工、士兵、尸骸
接下來,劉曉暉從地表層、地質情況和歷史依據,對這些大批量、規則掩埋的尸骨作出分析,其身份具有三種可能性。
身份一:勞工
依 據:日偽時期修機場時的死難勞工
發現大量尸骨的區域在大房身機場以東,距機場很近。由此,劉曉暉分析:“1935年,日本人開始建設大房身機場,當時可能抓來很多中國勞工。由于大房身機場是軍用機場,十分保密,這些勞工可能是在建設機場時累死、病死,或者是在機場建設完畢后,為防止泄密而被集體殺掉的!
身份二:士兵
依 據:圍困長春期間在戰爭中死去的士兵
在解放戰爭時期,宋美齡曾乘坐飛機抵達大房身機場,慰問駐長春的國民黨軍隊。在1948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兵團開始圍困長春時,為了掐斷國民黨的空中通道,我軍首先攻占大房身機場,不讓國民黨軍隊通過大房身機場向沈陽靠攏。在我軍攻下大房身機場后,國民黨軍隊又實行了幾次反撲。在雙方激烈的戰斗中,死了很多人。當時我軍在此次戰斗中犧牲了8000多名戰士,長春市為這些烈士建了一個紀念碑。而國民黨駐長部隊約有10萬人,死傷很多。劉曉暉通過這段歷史想說明:“青龍路一帶的尸骨,軍隊掩埋的可能性很大。那一帶繼大房身戰斗后,還發生了石虎溝戰斗等,那些被掩埋的很可能是當時大房身戰斗中死亡的國民黨士兵。由于不想被發現其身份,故在掩埋前將軍服都扒掉了!
身份三:尸骸
依 據:解放戰爭后城內死人的尸體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當時城里有很多因各種原因死掉的人。家住青龍路附近的一位60多歲的張姓老人講道:“我聽爺爺說,當時從城里運來很多車死尸,在這里埋掉了!
劉曉暉認為,解放后,這片地區當時是荒野,且以往有很多人將死去的家人葬在這里。為此,將解放后城里的死尸全部運到這里統一掩埋掉也是有可能的。
如何下定論
確定白骨身份需繼續發掘
圍繞青龍路一帶發現的白骨,附近居民說法不一。一位邢大娘說,早在1992年附近搞建設時,就曾經發現大量白骨,如果這個信息得到證實的話,說明掩埋白骨的面積比我們看到的規模更大。
如何給這些白骨的身份下一個定論呢?劉曉暉告訴記者:“要想確定身份,首先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發掘,探明尸骨覆蓋的區域。同時,還需一些隨葬品來進一步推斷。但由于這片區域已經住了很多居民,如果大面積發掘,需要進行一定規模的拆遷,這需要長春市政府的支持來實行!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