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藥廠醫院存在巨額差價
產地、規格、品名完全一樣的藥,醫院賣價11.5元,而出廠價只有1.8元!醫院藥價高早已為普通老百姓所深惡痛絕但又無可奈何。
對此,萊西市衛生局局長耿丙提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醫院藥價高,關鍵在于中間環節太多!高出
來的錢并沒有被醫院賺去,而是被太多的中間環節剝削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藥代表向記者舉例分析,一盒出廠價不過5元錢的藥品,患者買單時基本要付50元左右,其中45元在藥廠與醫院之間的層層銷售環節中被瓜分了。為了打開醫院的大門,藥品代表想盡了一切“辦法”。按照慣例,醫生獲利10元(醫生獲利一般為藥品零售價的20%~30%),院長獲利3元(院長為藥品零售價的5%~10%),藥房主任3元,科室主任3元,醫院統計銷售數據者1元,醫院利潤10元,醫藥公司獲利7元左右,剩下8元為醫藥代表提成所得。
●嘗試
醫藥聯姻瘦身銷售渠道
記者了解到,取消了藥品銷售不合理的中間環節,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至少要低十幾個百分點。初步估算,一年下來,萊西市衛生局可讓利百姓數百萬元。
“倘若從廠家直接進貨,不讓中間人再撈‘好處’,如此一來,藥價肯定會降下來。”對此,耿丙提公開表示,絕不允許醫藥公司派醫藥代表到醫院及鄉鎮衛生院“活動”。為了徹底杜絕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萊西市衛生局決定對全市醫療機構的藥品購銷渠道進一步規范,并逐步做到藥品集中采購,且從藥品生產企業直接購買。近日,萊西市衛生局組織轄區21家醫療機構負責人與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聯系,并組織醫療機構直接走進企業,建立聯系并簽訂購銷合同。這一舉動意味著,今后,萊西市除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依然保證80%的藥品通過青島市政府統一招標采購外,其他的21家醫療機構的解熱鎮痛等4類藥物都將由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來提供。
也在這次藥品集中采購之列的萊西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郭旭先告訴記者:“我們這21家醫療機構之所以都同意選取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因為它是亞洲最大的解熱鎮痛藥物生產和出口基地,也是國內重要的抗感染類、中樞神經類、心腦血管類藥物生產企業。同時,我們還看了藥品企業的生產線,對藥品的質量和價格都做了調查。”據了解,今后,衛生局在對合作伙伴的選擇上,還將以藥廠在國內的知名度及廠家的信譽度為先。
隨后,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幾位主管都表示,企業更喜歡一步到位將藥品送達醫院銷售終端,這樣做對企業有百利而無一害。
●提醒
直接進藥也需嚴格監管
業內人士認為,醫院直接從藥廠進藥,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但要真正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讓群眾看得起病,還是需要有關部門出臺一個直接進藥的管理制度,并切實負起監督的責任。
首先,藥品質量要保證,監督執法部門要做好監管工作。其次,降價要從源頭抓起,防止虛高定價。在計劃經濟時代,物價部門容易從企業了解藥品真正的原料成本和生產成本,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還是只能憑企業上報的成本定價。如果藥品生產企業虛報藥品成本,抬高了出廠價,那么,折扣價、批發價和零售價也就隨之上揚。
某位醫療機構人士表示,整治藥品虛高定價,合理的辦法是:限定藥品的最高出廠價。根據社會平均成本,來限定藥品最高出廠價格,再嚴格制定固定的廠批差率和批零差率,醫藥公司只能拿廠批差率,藥房和藥店只能拿批零差率,同時禁止一切形式的回扣,才能消除藥品購銷領域的不正之風。
●展望
千萬元訂單等待藥企來接
2005年,萊西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藥品銷售總額為9008萬元。今年,除去三家醫院80%的藥品依然來源于青島市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外,其余的藥品將陸續從合格的廠家直接購買。萊西市衛生局局長耿丙提向記者透露,此次與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簽定供銷合同,主要是依據它的“拳頭”產品,購買其抗感染類、中樞神經類、心腦血管類藥物。目前,萊西市衛生局正在“物色”下一個合作藥廠,來承擔其他幾個種類藥品的供應。截至今年年底,萊西市衛生局將根據藥品的種類將再選定三至四家藥品生產企業進行合作。這一決定,勢必會吸引更多的信譽良好的“老”企業前來競爭。
上千萬元的訂單一定會使得諸多優秀藥企趨之若騖。“因為公司藥品的利潤對我們來說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我們并不贊成醫藥代表到醫院去活動。”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馮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