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童工問題逐步好轉
國際勞工局5日在日內瓦發表有關童工問題的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展開的反對童工現象的斗爭取得了初步成果,童工人數逐漸減少,童工問題正在好轉。
這份題為《童工勞動的終結:可望可及》的報告將2004年全球童工的情況與2000年的情況做了比較.結果發現,無論是在5至17歲的年齡組還是在5至14歲的年齡組,童工的人數都下降了11%;而從事對身體有危害的工作的兒童人數下降幅度就更大。
報告說,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取得的進展最大,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取得的進展最小。報告對全球范圍內童工現象總的結論是:童工現象在減退,而且工作性質對身體危害越大,參與其中的兒童年齡越小,減退速度就越快。
報告用許多篇幅闡述了中國的情況。報告說,中國兒童數量眾多,占世界總數的20%。在過去25年中,中國脫貧人數和兒童入學人數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盡管適齡兒童人數最多,而且絕大多數是在農村地區,但中國幾乎成功地普及了使初等教育。早在1998年,中國的小學平均凈入學率就接近百分之百。中國采取的一個重要戰略措施是禁止雇用未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青少年。這一規定在發展中國家中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據有關統計,中國10至14歲年齡段一直在勞動的兒童比例一直在持續下降。
·國際勞工局:巴西和中國是消除童工現象的榜樣
報告指出,從1992年到2004年,巴西5至9歲年齡組的童工人數減少了60.9%,而10至17歲年齡組的童工人數也減少了36.4%。
報告指出,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國際社會對童工現象尚沒有統一的認識,有人漠不關心,有人聽之任之,更有人一味否認。經過10多年國際層面和各國層面上做出的種種努力,現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已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而且對根除這一社會毒瘤的緊迫性也形成了廣泛共識。國際勞工組織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的政策建議,對各國提高認識和采取實際行動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各國目前正越來越積極地應對童工現象對現代文明社會提出的嚴峻挑戰。
報告總結說,以下幾個因素在消滅童工現象的斗爭中至關重要:首先,國家的經濟增長必不可少。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地方,這一斗爭的進展也較慢。但光靠經濟增長也還不夠,各國必須把經濟增長與正確的政策相結合,重點應當放在為所有成年人爭取體面勞動以及使所有兒童享有教育等方面。其二,地方當局的行動十分關鍵。地方當局和社區可以接觸到提供大部分就業的中小企業,也可以接觸到在非正規經濟中從事勞動的兒童,還可以在社區內通過適當手段讓兒童脫離工作并將他們送入學校。第三,充分發揮工人組織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第四,國際社會應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不但幫助它們發展經濟和教育,而且在制定反童工斗爭中的標準、宣傳教育、技術援助等方面提供支持。
國際勞工局局長索馬維亞在報告中指出,雖然在反對童工現象的斗爭方面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但國際社會已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國際社會應當在取得初步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向前邁進。他提出在今后10年內,即在2016年前,國際社會應爭取首先做到完全消滅兒童從事有危害勞動的現象。記者
錢慰曾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