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供熱季即將結束,供熱企業又面臨著新的課題,即如何提高供熱設備利用率,使其創造更多的價值———
“三聯供”:給供熱企業帶來新希望
觀察與思考
因其環保、節能、舒適的特點而為市民及社會各界廣泛接受的集中供熱方式,在青島雖然僅有20年的歷史,但發展卻
十分迅猛。隨著城區的不斷擴大,作為城市配套建設中重要內容的集中供熱,有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據了解,目前全市集中供熱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米,并逐年高速遞增,但仍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然而,近幾年來,供熱企業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方面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另一方面供熱設備利用率又偏低,這使得許多供熱企業舉步維艱。
供熱企業如何挖掘潛力
那么,供熱企業到底還有沒有潛力可挖?尋找這一答案,必須先得從供熱企業的設備利用率說起。按照現在絕大多數供熱企業的運行方式來,只有在冬季采暖期設備才投入使用,其它時間均處于閑置狀態,設備利用率只有30~40%。如此之低的利用率,要想通過節能降耗去達到增收的目的,是難以辦到的事情。
要想真正走出困境,記者認為,供熱企業必須首先改變非采暖期設備、人員閑置的狀況,從怎樣提高設備利用率,使其創造更多的價值上下功夫。
眾所周知,供熱企業的產品是“熱”,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專長是如何生產熱、供應熱。供熱企業的優勢,就是要圍繞“熱”做文章。
怎樣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發揮自身優勢?供熱企業應該在怎樣“自救”上尋找出路。
集中供冷:國內已有成功先例
在一次行業交流會上,太原熱力公司介紹在當地火車站候車廳和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實現集中供冷的信息,引起了青島開源集團決策者的關注。前不久,他們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專程前往取經發現:只要對原有熱力站稍加改造,蒸汽從熱力站出來后,通過制冷變成冷風,再從風機口送出,即可達到制冷效果,而供冷費用每平方米只有9元。而這,顯然是提高供熱設備利用率的成功嘗試。
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夏季制冷主要采用分體式電空調。這種方式,不但能耗高,而且存在著噪聲、滴水擾民、室外機影響建筑物美觀等問題。近年來,室外機高空墜落傷人的事例也時有發生;加上氟立昂的使用,受到環保專家的普遍質疑。去年由于電力緊張,國家首次給空調使用設定了控制溫度,從中可以看出空調制冷面臨的尷尬。即使是使用了中央空調系統的單位,也只有少數高檔寫字樓、賓館、機關辦公樓等。這種限于單體建筑的“獨立”供冷,相比一家一戶的空調制冷,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節能和環保的要求。
據悉,廣州大學城集中制冷項目已于2004年投入運行。根據測算,該項目通過區域集中制冷,項目投資比建筑物單獨設置中央空調可節省1.3億元,減少電力設備投資1.7億元,運行成本比分置式中央空調降低28%,節能效益顯著。
建立集中供冷系統,除節約投資及節能效果明顯外,還有以下優點:一、有利于優化城市整體規劃,提升城市形象;二、由于噪聲源相對集中,制冷區域會降低噪音1至2個分貝;三、室外大量冷水管網,可制冷區域平均環境溫度降低2至3度;四、廢氣集中排放,制冷區域室外空氣品質得到提升;五、擴展性強,哪里需要新增大樓或居民小區,管道接過去即可完成。
另外,生活熱水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目前家庭主要靠燃氣和電熱水器自己燒制,或者通過在屋頂安裝太陽能式熱水器獲得。太陽能熱水器固然節能環保,但卻影響建筑物美觀,樓頂安裝也容易造成居民爭議;且存在著低層用戶不便使用,惡劣氣候易損壞,受天氣影響明顯等缺點;電熱水器則是居家的耗電大戶,而且大部分時間并不使用,其散熱造成的能源浪費也不少。
如此看來,供熱企業怎樣利用現有供熱資源,給用戶常年提供熱水的問題也該提上日程。這個問題并非沒有先例,在我國南方一些城市,集中式生活熱水已是房屋的基本配套之一。目前,我市個別賓館和高檔小區也采取了集中式生活熱水。
“三聯供”:走出困境的希望
實現集中供冷,技術層面上對供熱企業來說并不很困難,只需要對原有的熱力站加以改造,安裝制冷設備即可,供冷管道可以與供熱管道共用。專家表示,只要有集中供熱的地方都能實現集中供冷。同樣,實現集中式生活熱水供應,在技術上就更為簡單了,只需在原有熱力站加裝生活熱水換熱設備、消毒設備和循環設備,通過專用管路送至用戶即可。高科技的新興材料,使得熱水在輸送過程中不會受到二次污染,可極大地方便用戶的日常生活。
如是,經過改造之后的熱力站,就不單純是為冬季供熱服務了,而成為了集供熱、供冷、供生活熱水功能于一身的多面手了,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集中能源站”。通過“三聯供”改造,原本專屬高檔賓館和小區的奢侈品———集中制冷和集中式生活熱水,就可以走入尋常百姓家,居民們可以像使用自來水一樣方便的使用冷風和熱水。與此同時,供熱企業的設備利用率可以大大提高,走出困境就會大有希望。
很明顯,“三聯供”將會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源效益也十分顯著,對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都有益處,同時也符合國家提出的創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東部今年推出試點方案
從以上可以看出,“三聯供”的提出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也是一種通過“開源”達到“節流”并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方案。據悉,青島開源集團在對國內外項目作了充分調研后,經過可行性研究,果斷提出了對原有供熱系統的供熱、供冷、供生活熱水“三聯供”改造課題。目前,這一課題已經引起了國外一“世界500強”跨國集團的重視,提出要提供資金、技術與開源集團合作開發、改造,并有望于年內建成試運行。
采訪中,開源集團總裁劉星吾表示,供熱企業的困境,考驗著企業的承受能力,面對嚴峻的大環境,企業有許多無奈,但又總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解決。“三聯供”的提出,本身就是自我加壓。這位企業決策者謹慎地說: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人們的觀念以及承受能力也許會受一定限制,但我們準備先行選擇一些大型辦公、商業區域及新建小區,利用集中供熱管網實施集中供冷試點。據了解,該集團東部熱力公司將以奧運為契機,今年要率先拿出方案,爭取盡快立項。
本報記者 寧方正 本報通訊員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