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要求“多予少取放活”推動新農村建設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 綜合新華社電新華社21日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份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
。“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意見》共32條,分8部分,約12000字。
工作重點是“多予”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工夫。
減輕農民教育負擔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普及醫療合作制度
《意見》指出要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準,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加快鄉村基礎建設
《意見》說,我國將加快鄉村“水、電、氣、路”等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
5年內編制只減不增
《意見》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創新鄉鎮事業站所運行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5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妥善安置分流人員,確保社會穩定。
強化直接補貼政策
《意見》表示,要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
外資可參股金融機構
《意見》說,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
現代流通業走進農村
《意見》提出要大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這有望改善廣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普遍較差的現狀,讓現代流通業走進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