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要建世界頂級特色城市,社會各界熱烈建言獻策———盼青島長成“大青島”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推進青島建設 昨日本報刊發了剛剛閉幕的全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觀摩交流會
議,島城市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全市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在清晰地了解到了全市過去的成績和今后的發展計劃后,島城各界對我市力爭建設世界頂級特色城市充滿信心,同時,近百名熱心市民也通過撥打本報熱線電話的方式,積極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 大項目給青島插上騰飛翅膀外地出差市民鄧常飛
“咱青島雖說早就有很多名牌企業了,但主要是家電和輕工業,重工業并不是很發達,這并不是工業發達的標志”,昨晚7時許,本報熱線電話響起。通過青島新聞網看到本報報道的這篇文章后,在濟南出差的市民鄧常飛久久不能平靜。他告訴記者,多年來,港口、旅游和海洋三大特色經濟逐漸成為青島的經濟支柱,這也使青島很早就已蜚聲國內外。“但沒有重工業、沒有大項目,經濟實力就很難迅速發展起來,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發展階段”,鄧先生表示,現在,除了三大特色經濟外,我市的電子家電、石油化工、汽車機車造船、新材料四大工業基地規模加快擴張,家電、電子、石化、汽車、造船、港口六大產業集群迅速發展,有了“大煉油”、“大造船”這樣投資上百億元、每年利稅數億元的大項目,青島的騰飛已為時不遠。
青島不再“嬌小玲瓏”青島莘縣路小學校長邱琳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青島人,邱琳一直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干凈、美麗的城市而自豪,但她同時認為,由于過去青島市區面積較小,城市南北、東西差距又過大,青島一直給人一種“嬌小玲瓏”的感覺。近年來,我市通過修建東西快速路,四方、李滄等區的舊村改造,嶗山和城陽兩區的迅速崛起,雖然風韻依舊,但青島的市區好像慢慢地“長”大了,逐漸向四周擴張。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市已投資三十余億元建設的“城市大街”——濱海公路,待這條超長的市政道路建成通車后,我們的市區將延伸。“通過晚報,我得知我們的城市今后將按照‘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模式來大搞建設,真的非常高興”,邱琳表示,現在,青島在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不斷提高,有了如此巨大的城市發展框架,我們的青島才能健康、有序、不停頓地發展下去。“青島制造”應邁向“青島發明”
海外留學生周先生
“今后幾年內,山東省計劃以青島為龍頭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這當然令人振奮,但我認為這還不夠”,澳大利亞留學生周先生對記者說,“只有當‘青島制造’變成了‘青島發明’時,我們青島才能真正贏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重視”。周先生表示,在我們的城市還不是很富裕、眾多人口需要就業時,我們急需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各種制造業,但在制造業迅速崛起,人們的收入逐漸增多的同時,我們卻將更多的利潤無償貢獻給了那些依靠發明產業核心技術的發達國家;同時,隨著青島城市的迅速發展,人們工資水平的提高,我們的“青島制造”會因無法與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工資水平更低的區域抗衡而失去優勢。為此,今后,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基礎上,青島必須致力于自主創新,發展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在國際競爭上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發展不能忘了環保市環保局總工程師王軍
談到市委、市政府確定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構想,王軍表示,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只重視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其他許多方面的發展和平衡,如生態環境就被作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王軍認為,經濟的發展依賴于生態環境,人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續同樣離不開生態環境,只有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的平衡,才能使整個城市取得健康、良好的全面發展。近年來,雖說經過政府部門和社會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生態環境已得到了巨大改觀,但空氣、水、環境質量的改善還需下大力氣。所以,今后,我市應該在迅速發展經濟的同時,著力于生態市、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在經濟迅速發展,市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人們還可以在舒適、健康的環境中生活。和諧是發展的最高境界青島發展研究中心徐良
“現在,我們的馬路寬了、高樓多了,我們應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文化氣息”,談及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性時,青島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青島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良對記者說,在經濟、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兼顧城市各階層的公平,更好地保護貧困、失業、殘疾、老齡等弱勢人群的利益,應該同時注意解決普通市民的“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應該兼顧社會文化、城市精神的發展,讓生活在一個和諧社會里的市民們真正感受幸福。
只有全力構建和諧社會,將和諧與幸福作為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和追求,才可以使青島成為人人能夠享有發展的青島、人人能夠獲得幸福的青島。記者張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