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月16日《南京晨報》報道,昨天召開的南京市衛生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全市二級以下近200家醫院全面實行“藥房托管”試點,即將醫院藥房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有權仍屬醫院,將經營權和管理權交給醫藥公司托管。這樣一來,醫生在看病時完全和醫藥代表脫離,既杜絕了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和亂開
處方現象,又相應的減少了患者的藥費支出。 這種“藥房托管”模式,雖然將醫院藥房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但由于所有權仍然屬于醫院,所以很難讓藥價虛高現象降點火。 按照這種托管模式,托管藥房一方的利潤和醫生的處方仍然聯系緊密,醫生的大處方越多,藥房的利潤就越多;藥房的利潤越多,返還給醫院的越多。同時也很難讓醫生和醫藥代表脫離,只不過讓醫藥代表在“公關”時多了一道關口:醫藥代表先“公關”藥房,然后再“公關”醫生,這種多出的“公關”成本最終也會攤在患者身上,藥價豈能不高。 既然實行“藕斷絲連”式的“藥房托管”難除“病灶”,還不如用“猛藥”治根,實行“快刀斬亂麻”式的“醫藥分家”。醫藥一旦分了家,沒了彼此的裙帶和血緣關系,也就沒有利益共同體,這樣不但醫藥代表不會去找醫生,醫生也不會亂開大處方,很多醫療腐敗問題迎刃而解,藥價虛高也自然不會出現。因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讓我們還是期待著政府用“猛藥”解決。徐經勝(安徽職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