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中晚期腫瘤治療的“三步戰略”
當今,雖然醫學科技突飛猛進發展,各種檢測手段越來越多,但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或不典型,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再加上不能定期全面查體,故惡性腫瘤發現時都比較晚,據相關資料顯示,已發現惡性腫瘤中,中晚期腫瘤約占70%
左右。目前,中晚期腫瘤治療手段層出不窮,除手術、放射治療、藥物化療等常規方法外,近期還涌現出了熱療、介入、激光、冷凍、超聲刀、中子刀、氬氦刀、生物療法等各種各樣的多種方法,這么多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設備如何有機有序的結合在一起,達到更好地治療結果,根據我院多年治療腫瘤的經驗,提出癌癥治療三步戰略: 第一步,降低腫瘤的臨床分期:通常國際上將腫瘤分為4期,一般認為1-2期為早期,3-4期為晚期。對中晚期腫瘤往往手術切除困難或不能手術切除,術前可先給予放化療、介入或其他治療等,如巨大型塊狀肝癌,先介入治療使腫塊縮小后再手術切除,這樣能減小手術量和手術風險,最大限度保留肝組織,有利于患者康復。對不能手術易發生轉移的腫瘤可在放療前給予化療,消滅腫瘤周圍亞臨床病灶,使腫瘤縮小,以使手術或放療范圍也縮小。降期還有助于降低腫瘤細胞活力,從而降低局部種植率和遠處轉移率,并能減少放射劑量和放療損傷。
第二步,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局部失控率隨病期變晚而增加,這往往是惡性腫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如對手術不能徹底切除有殘留的,或減狀手術后、姑息手術后病人應給予放療或放化療,放療最好采取三維適形或適形調強放療方法,最大特點是能提高腫瘤局部放射劑量,減少或避免對正常組織損傷而導致各種并發癥。也可采取多種方法聯合治療。
第三步,預防遠處小轉移灶復發和轉移:遠處轉移的常見來源是原發病灶、復發病灶、醫源性播散和種植,通常經過降期和提高局部控制量可以被阻斷的。剩下的就是在治療前存在腫瘤細胞和遠處微小轉移灶,還可出現休眠轉移,如乳腺癌或其他癌腫治療后5-10年,局部并無復發卻出現了遠處轉移,有效預防就是定期復查,早發現早治療,癌標記物檢測可作為動態觀察指標。
在上述原則指導下,我院根據腫瘤部位、臨床分期及病理類型分別采取相應措施,使患者均獲得很好效果。如一位吐血入院病人,止血后胃鏡檢查發現胃體部腫瘤,病理為低分化型胃腺癌,CT檢查腹腔淋巴結轉移,融合成塊,肝門部有直徑5厘米轉移性腫塊,術前經兩個周期化療,肝臟腫塊適形放療,影像學檢查腹腔淋巴結及肝臟腫塊消失,胃體部腫塊縮小,再次手術切除胃體部病灶,術后完成總化療周期,定期隨訪復查近兩年,未發現明顯異常。
有數據表明,惡性腫瘤治療的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紀60年代30%,提高到90年代的50%,這些成就一是得益于CT、核磁、派特等先進設備,使病人能早期檢出;二是多種方法聯合治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