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春節前后喝酒“折磨”,市民孫先生致電晚報呼吁——咱們的“酒文化”該改一改了
“春節前后幾乎天天泡在酒缸里,現在一看見酒頭就暈,外出應酬也很打怵。威海的酒文化真該改改了。”2月8日,在我市某單位工作的孫先生向記者發出這樣的感嘆。
孫先生說,最近他幾乎天天在
酒精中泡著,實在是讓酒給“整”怕了:春節期間親朋聚會可說是天天不離酒,上班后同事之間、朋友之間拜年更是搬到了酒桌上。“只要不出正月年就算沒過去,在這里給各位拜個晚年了。”這是春節過后酒桌上最流行的祝酒辭了。酒過半巡,孫先生已有些酒力不支。“我不能再喝了,胃不好,血脂也高。”他實話實說。“喝酒喝的是感情,不要談胃,多俗。”“孫哥以前可不是這樣的人啊,官當大了不認人了吧?”敬酒的人可不管那么多,不把酒勸進對方胃里很難罷休。“九十九拜都拜了不差這一拜,喝吧。”孫先生咬咬牙,“咕咚”一聲,一大杯白酒又下了肚,任由胃內翻江倒海。
孫先生說:“南方人一般不勸酒,外國人也極少有勸酒的。”威海勸酒風盛行,固然與膠東人熱情好客、性格豪爽有關,也是以前物質條件匱乏留下的習俗。那時大家鮮有機會喝酒,酒在人們眼中成了奢侈品,因此要讓客人喝夠喝足,勸酒就成了熱情好客的標志。“如今物質條件好多了,喝酒應適可而止,達到既活躍氣氛融洽感情、又益于身體健康的目的,不應再暴飲暴食了。”孫先生想通過晚報呼吁,希望大家都從自身做起,愛惜自己,也愛惜他人的身體,共同改良威海的“酒文化”。(慈勤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