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濟南眼鏡批發市場的一家店里,記者自稱要在學校里開眼鏡店,想批發一批便宜的鏡架。對方立刻推薦了幾款鏡架,說三五元錢就可以拿走。記者問:“這樣的鏡架在市場上可以賣到多少錢。”“至少 三四十元吧,很適合賣 給學生。”在另一家
批發店里,記者問起鈦合金鏡架的價格,答曰“七八十元吧。”“那么拿到市場上賣要多少錢?”老板說:“往外賣的時候價格由你定,能賣出去就行。”記者還聽到眼鏡行業有這樣的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濟南一家知名眼鏡店的負責人把眼鏡價位虛高的原因歸結到了各商家的進貨渠道上——很多作坊式的生產廠家制作鏡架工藝粗糙,成本非常低,商家可以用很低的價位買進這類廉價眼鏡,然后再以較高的價位賣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