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競爭力。為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的檔次和綜合競爭力,我市許多企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活動,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顯著提高了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共擁有3個國家級品牌、13個省級品牌和28個市級名牌產品,農產品加工業實施名牌戰略取得明顯成效。
市經貿委有關部
門介紹說,我市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品牌戰略有兩大特色。一是結合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突出區域性。二是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由于在這兩方面做足了文章,“農字號”的品牌創建成果顯著,名牌帶動效應不斷顯現。
突出區域性品牌帶動效應。去年,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因地制宜,重點培育糧油、畜禽、水產、果蔬和茶葉品牌,并作為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實施名牌戰略的主攻方向,逐漸形成了一系列以集群產業為特色的區域品牌,成為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經濟強有力的支撐。以“胡姬花”、“亮泉”和“長生”等著名品牌為代表的糧油產品,“九聯”、“康大”和“迎春樂”等著名品牌為代表的畜禽產品,“佳元”、“浩源”和“億路發”等著名品牌為代表的水產品,“萬福”和“海升”等著名品牌為代表的果蔬產品,“萬里江”和“海青”等著名品牌為代表的茶葉產品等,現都已步入高增長期,成為我市區域特色經濟的新生力量,表明了我市農產品加工名牌帶動戰略正逐步向縱深發展。
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認為,創品牌離不開科技創新,從品牌企業的發展情況來分析,企業大都具有自己的技術中心和創新機構,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新加工工藝,保證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農產品加工業實施品牌戰略也就意味著全行業的技術創新不斷升級。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共有23處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國家“863計劃”和星火計劃項目。去年還培育了30個國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機構。初步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和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催生了像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公司年產1.5萬噸甘露醇等國家級項目,青島東生集團的“低溫制取低過氧化值花生脫衣制品”高新技術,把我市農產品加工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也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創品牌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本報記者 劉紅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