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力爭新增兩家上市公司,新增融資額5億元———青島資本市場將在過去取得較好發展的基礎上,力爭在今年和“十一五”時期實現新的跨越。這是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了解到的。
據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企業上市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從那時起,我市開始利用資本市場支持經濟發展,尤其是“十
五”期間,我市按照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市場、不同方式企業分別上市的原則,采取多項措施,指導培育多家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擴張發展。截至2005年底,我市共有12家上市公司的13只股票先后在境內外上市,通過資本市場累計融資124.2億元,戶均融資超過10億元,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其中3家境外上市公司融資17.42億港幣及1.82億美元。去年,我市在國家暫停境內資本市場新股首發的情況下,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4.5億元,其中雙星配股1.1億元、海爾通過香港證券市場股權套現3.1億元港幣,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的發展。
目前,我市資本市場建設的后備資源也形成一定規模,僅去年就新增20家擬上市企業。其中2家企業進入證監會輔導程序;2家企業正在證監會履行審核程序;4家企業啟動境外上市工作;1家企業通過證監會審核正待發行股票,已經形成上市一批、申報一批、輔導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發展格局。
為進一步加大企業上市融資工作力度,支持優質企業境內外上市,去年,我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上市融資的意見》。根據該《意見》和青島資本市場發展實際,市發改委提出了加速資本市場建設,推動企業上市工作新目標:每年至少選擇兩戶產品結構、資產質量和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給予重點引導、培育和扶持,爭取進入上市輔導程序;力爭在國家對境內外股票發行有關政策放開的前提下,2006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融資額5億元;力爭到2010年底,我市上市公司突破20家,各縣級市、區至少各有1家上市公司。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實現新目標,今年,我市將組織召開青島企業赴新加坡、美國上市融資推介暨洽談會,為我市企業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創造條件;建立企業上市資源庫,排出上市后備隊伍培育名單,做好擬上市企業的輔導期工作;對五市七區擬上市企業進行調研,篩選2-4家優秀企業進入上市輔導程序等。同時,還將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資效率;推薦運作較規范、規模較大、發展潛力較好的上市公司走快速再融資的綠色通道;鼓勵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券。
(本報記者 劉芳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