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民企“爭氣”融資不再“頭痛” 百億新增貸款今年投向民企及中小企業
本報訊長期以來,民營及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之一。如何“破題”?我市有關部門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市經貿委有關人士介紹說,一方面要靠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還得企業“爭氣
”,只要自身經營過硬,誠信度高,融資就不是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我市有關部門今年將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日前出臺的《2006年全市民營經濟及中小企業工作指導意見》,對于民營經濟及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出了具體措施———
加快擔保網絡建設。積極引進外地大型擔保公司來我市設立機構;繼續推進區(市)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融資擔保機構,積極引導財政收入億元以上的鎮(街道辦事處)建立擔保機構;鼓勵、支持利用民間資本組建商業性擔保機構或企業會員制互保機構。年內,全市力爭新增擔保機構6家,累計達到35家以上,其中,注冊5000萬元以上的達到4家。同時,積極培育擔保市場,研究建立民營及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和獎勵政策,引導擔保機構擴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擔保業務。
成立由銀行、擔保、典當等機構和經認可的民營中小企業組成的“銀企發展戰略聯盟”,推行貸款、擔保、信用一體化服務。建立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公開征集民營企業貸款項目;會同金融、擔保等部門對項目進行篩選,對符合條件的提供擔保和貸款,解決企業申請貸款的“入口”和“出口”問題。
市經貿委中小企業發展局有關負責人指出,這些措施是根據全市民營經濟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內民營經濟發達城市的經驗提出的切實可行的投融資發展方略。今年將積極會同金融部門,按區域、分行業開展銀企對接等融資服務活動,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項目,拓寬融資渠道。力爭全年新增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貸款100億元。
有了政策“東風”,民營企業自身還得過硬。從去年全市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分析,民營及中小企業的數量已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從業人員占全部職工總數的75%,其創造的稅收、增加值、出口額分別占全市的30%、43%、50%。可以說,民營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強市富民的重要力量。正是基于民營企業“爭氣”的表現,年前市中小企業局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簽定了共促中小企業發展合作意向,標志著我市金融部門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據悉,中國建設銀行日前宣布,該行已出臺8項措施,加強對小企業貸款服務。這些新政策和措施,將重點在建設銀行30家中心城市分行推進。另外,其他各家銀行也有相關扶持措施相繼出臺,對于民營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記者從紅領、創統等民營企業負責人那里了解到,企業家們普遍認為這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利好消息,只要政策到位,措施落實力度大,對于渴望壯大的民營及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而言,融資將不再是令人頭痛的事兒。(本報記者劉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