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外來工(徐常青 攝) |
&n
bsp;
外地服務員回家,酒店關門了;小保姆返鄉,孩子沒人帶;家里的大桶水已是空蕩蕩,送水工也過年去了,口渴只能自己解決……離了外來工咱還真不行
春節長假,外來務工人員紛紛離開島城,城市里的生活似乎也因此有了諸多不便。前幾年在北京、上海出現的春節“工荒”現象,今春在島城也開始顯現。是的,只要稍微留心便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早已依賴于外來務工者的辛勞,與其難以割舍。
外來工一走家家都叫苦
吳昊是一家個體飯店的小老板,眼瞅著周圍家家店都因為正月里缺人手不得不關門大吉,心里那個著急。經過全家總動員,他決定讓老爺子出面調集家里放假“賦閑”的勞動力齊上陣,盡管干活不那么麻利,但總算沒錯過春節商機以免追悔莫及。記者從市飯店和烹飪協會了解到,除部分承接年夜飯的中高檔酒店維持正月里開張,島城大批中小酒店因外地服務員返鄉而不得不閉門謝客。
“年前還打算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呢,現在倒好,保姆回河北老家過年,家里四個大人被一個小孩子折騰了整七天。”市民秦曉瀟的兒子剛一歲多,平時工作忙,都是小保姆幫著帶孩子,保姆回家過年了,照顧孩子的擔子一下子全落到了自己身上,小秦還真有點吃不消。她原本打算讓保姆在家多呆幾天,可剛過初三她就忍不住打電話過去,出高薪請保姆務必在初八提前回來。
剛過春節,洗車的生意火爆,而記者前幾日路過寧夏路一家洗車房看到,沖洗的轎車不下六七輛,卻只有3個小伙子不停地忙活。洗車房的老板告訴記者:“有三個伙計早早請假回家,怎么也挽留不下。現在只能減少接待量,這不,好幾個找上門來的生意泡了湯。”
市民劉女士也在春節遇到了類似麻煩。原本只需半個小時就能送到的桶裝水,劉女士卻在家足足等了三個小時,送水工告訴劉女士,水站正在鬧“工荒”,好多外地的送水工都回家過年去了。
八成苦差事都是他們做
如果說蓋樓的建筑工人回家過年,最多是延誤幾天工期,工廠的工人回家過年,最多是少生產幾件產品,而服務行業如果缺少了外來務工人員,恐怕諸事不便的情況會讓城市的生活變得與往常大不一樣。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青島有60多萬外地務工者,而進入餐飲、家政等傳統服務行業工作的人約有近30萬人,這些外來務工者通常從事的都是洗碗工、傳菜員、住家保姆、送水工等城市里最累、最苦、最重,卻又不可或缺的工作,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中,外來務工人員所占人數比例通常是該職業總人數的80%以上。
從事服務業為何是他們
“能吃苦,干活任勞任怨,這是城里人和外來務工者最大的區別。”美達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衛國告訴記者,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并非誰都能替代。以前也招聘過本地人干服務員,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仍未脫一身嬌氣,讓酒店非常為難。
“像住家保姆這樣的工作,本地人也做不來。”愛心大姐服務社的工作人員則強調,住家保姆是所有家政工作中最累的一項,二十四小時要跟被服務的家庭成員在一起,而本地人在同一城市里有自己的家庭,住家服務不現實。
其實更多外來務工人員從事的行業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但工作技能技術含量低,通常就是要能拼體力。而城市中也有不少待業者完全可以勝任這些工作,為何卻不能在年節關頭將他們代替?記者也曾在春節期間去過江南的一些城市,那里并沒有像北方許多城市一樣,鬧什么所謂的“工荒”。
記者曾經聽一位青島的出租車司機說,“寧可讓媳婦在家待業,也不讓她去干服務員。”對服務行業有偏見,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觀念還在禁錮不少人的腦袋。
城市新生活難離外來工
每逢春節,提醒人們新一年開始的往往成了這樣一條“工荒”的訊息,由此想到我們這座城市與外來務工人員的關系,用“依賴”二字來形容似乎算是恰如其分。
有專家提出,到2010年,青島居民個人服務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而隨之產生的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員需求量將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因此,我們對外來務工人員的依存度將不斷增加,由此深究起來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對待外來務工人員,我們應該為他們付出些什么。(記者
劉蘭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