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2月2日專電 新華社記者 陳玉
根據當地群眾提供的線索,近日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河北省南宮市人民醫院這家縣級公立醫院,圍繞藥品的購進、使用存在一系列怪現象:國家明令降價藥品的價格非但沒有降反倒以高出幾倍的價格出售;同是一種藥,換個名稱后藥價貴出幾十倍;一批批
非正常招標采購的藥品不請自來。
上述現象難道僅僅是因為醫風不正、管理不嚴?記者的進一步調查揭開了這條藥品黑鏈背后的秘密。
降價藥改換名稱高價賣
記者前不久在南宮市人民醫院門診開了4種藥:1克頭孢曲松鈉注射液(商品名為力鉑)1支、5毫升注射用碳酸利多卡因(商品名必迅)1支、1克酚黃乙氨注射液(商品名特快靈)1支、200毫升替硝唑注射液(商品名克達因)1瓶。門診收費處共收取藥費151.4元,收費人員解釋說,頭孢曲松鈉注射液每支33元,替硝唑每瓶25元。
記者隨后持收費單據咨詢了邢臺市一家醫院的藥劑科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這4種藥均為醫療機構藥品招標采購目錄上的藥品,按照醫院應嚴格執行的中標零售價,這4種藥總金額應為13.2元。他說,其中頭孢曲松鈉注射液、替硝唑注射液是國家明令降價的22種藥品中的兩種,降價后最高零售價分別為3.5元和2.3元。
這張單據上用的全是藥品的商品名,對此,南宮市人民醫院的職工反映,醫院正是利用改換藥品名稱的手段抬高藥價的,讓不懂藥的患者想對號也對不上。比如,注射用維生素C,中標零售價僅為0.4元一支,該院開藥時卻用“偉喜”這個名稱,賣給患者每支高達23元。在這家醫院藥庫內,有的同一種藥品來自不同的制藥廠,一種藥多達4個規格。醫院職工說,變換藥品規格賣高價也是蒙騙病人的手法之一。
據這家醫院的部分醫生反映,一種藥經常有3種價格,不同科室的醫生被告知該開哪一種價格的藥。比如,外科要用最貴的,內科用較便宜的。因為外科車禍病人多、手術病人多,家屬為救人不惜代價;有的還有保險公司或事故責任一方承擔醫藥費,不宰白不宰。內科就不同了。
招標采購渠道外藥品不斷進醫院
2005年3月,南宮市人民醫院打出了邀請石家莊市風濕病專家開展聯合巡診的橫幅,以巡診的名義,一批價值3萬多元的藥品從招標采購渠道外被送進了醫院的藥庫。專家來了一兩次后再沒來過,這批藥品至今仍在庫里。據醫院的職工反映,類似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今天上海專家,明天省里專家,每次都進大量藥品。有一回,一次就拉來消糜栓15件,而這家醫院1個月也用不了1支,15件夠用15年了。
按照河北省醫療機構藥品招標采購的有關規定,南宮市人民醫院所需藥品應由邢臺市衛生局組織集中招標采購,醫院需要藥品時由藥劑科訂計劃,然后向投標公司訂貨,投標公司送貨后驗收入庫。目前,除放射性藥品及特別急需的藥品外,醫院日常所需80%的藥品都已納入招標采購目錄,絕大部分應嚴格從渠道內進藥。
然而,一些渠道外藥品源源不斷地被送進醫院,連負責制訂進藥計劃的藥劑科人員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誰訂的,價格為什么比中標零售價高出那么多。由于藥品對保質期有嚴格要求,這些來歷不明的藥相當一部分又是臨床上不需要的,所以送來就“砸”在了庫里,沒等派上用場就過期了。
幕后之手攬財有術
查看南宮市人民醫院的進藥單據時記者發現了蹊蹺:這些進藥單據多數來自石家莊市幾家醫藥經銷公司,其中來自河北華仁醫藥有限公司、河北省醫藥發展有限公司兩家不同企業的兩張發票經手人均為“陳月民”。此外,河北省醫藥發展有限公司分別開具于2005年11月11日和2005年2月26日的兩張發票上所加蓋的同一公司的財務專用章大小不一。
對此,河北省華仁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三群證實該公司財務主管確實叫陳月民。而河北醫藥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牛志增解釋說,是因為月底發票用完了,為了早點回收貨款,才借用華仁公司的票據及其財務人員的名義開了發票。至于該公司財務專用章為何尺寸不一,牛志增稱是為了多開銀行賬戶而刻了兩枚章。
從邢臺市衛生局招標采購的標書上查知,上述兩個藥品經銷公司都不是投標單位,卻長期與南宮市人民醫院保持藥品購銷關系。
據醫院職工反映,每次高價進藥,先由一名藥劑師輸入電腦,再讓醫生給病人開這些藥品,從藥房賣出去,由一名副院長簽字后,通過財務科把貨款打給經銷商。這樣,醫院看似賬上流水數額很大,但獲利很少,個人卻通過高價進藥得到了高額回扣。
據這家醫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職工講,早在1999年10月,該院就曾因藥品價格高而被患者舉報。南宮市某機關來人檢查幾次,卻不甚了了。近兩年各部門檢查過幾次,也都沒有結果。
在南宮市人民醫院門口的醫院簡介上,記者看到:該院是南宮市規模最大、科室最齊全的二級甲等醫院。一名患者家屬則說:“在南宮,我們看病都得上這個獨一份的綜合性醫院,他們坑了我們多少錢、進了誰的腰包?誰能向我們說清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