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辭舊與迎新交替,傳統與新意并存。人們懷著共同的期待:讓年過得開心,玩得盡興,走親訪友,把酒敘舊,年味釅釅,情意濃濃。為營造一個歡樂、祥和、文明、安定、健康的節日氛圍,提醒你注意“四慎”: 一慎大吃大喝。春節期間,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美味佳肴
,實屬人之常情。但要謹防互相攀比,設什么“宮廷宴”、“極品宴”、“野生宴”,搞大吃大喝,亂吃亂喝,揮霍無度,造成浪費。如此既增添了個人的經濟負擔,又難免損傷了身體健康。各級黨員干部應做革除陋習的模范,不請吃,不吃請,更不能用公款大吃大喝,避免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 二慎拜年走訪。近幾年來,黨政機關春節期間不搞相互拜年等活動,實為清廉之舉。如今已進入信息時代,過年用電話、手機、賀年卡等傳遞祝福的信息,既快捷經濟,又文明健康;而互相拜訪,你來我往,東奔西跑,平添了勞累和人情債。不要趁拜年之機,到領導、機關拉關系、謀私利、跑官要官;不要到不該去的地方,謹防賭博、毒源、邪門、歪道、淫窩拉人下水。拜年走訪應提倡領導同志深入群眾,節日期間走訪堅守工作崗位的干部職工,看望、關心困難群眾,積極為他們雪中送炭、排憂解難。為此是黨之所愿、民之所盼、國之所幸、社會和諧之所需。
三慎收送禮金。逢年過節禮尚往來早成傳統習俗,如給至親送點土特產,給老人送點祝壽禮,給小孩送點壓歲錢,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以聯絡“感情”為名,行行賄受賄之實,送禮就“變味”了。因為在這種送禮的背后,往往隱藏著送禮者的種種不良動機:從送特產到送“紅包”,分量越來越重,檔次越來越高,如此費盡心機和“血本”,當然不會白送,其目的不外是為了從掌權者那里獲取實惠,撈到往往是違紀違法的好處。因此,無論是“送”者,還是“收”者,都應慎之又慎。假如麻痹大意,或變著法子“進貢”、“招財進寶”,到頭來都可能落個罵名、被人唾棄。
四慎燃放鞭炮。今年春節,全國各地不少地方解除了燃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這一順應傳統民俗的舉措在增加節日氣氛的同時,也給安全問題帶來壓力與隱患。政府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加強對煙花爆竹安全生產、正規經銷、安全燃放的監管。每一個市民要到正規商家購買煙花爆竹;自覺遵守政府做出的燃放鞭炮的時間、場所、地點等各項規定;小孩點放鞭炮,一定要有家長監管。燃放鞭炮不宜貪大、貪多、貪響,謹防在“爆竹聲中辭舊歲”時發生意外與不測。
還是那句流行話:“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年關”理應是“廉潔關”,“年關”也要“嚴管”。春節期間誰來拜年、到誰家拜年、拿什么拜年,我們每個人都應做出明智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