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風暴起,沙場鏖兵急。初冬時節,無垠的科爾沁大草原上,來自沈陽軍區的3支師旅級部隊,參加了代號為“瀚海風暴”的實兵演練。有亮點,展現了雄師勁旅的威武;也有敗筆,給
人以遺憾與思索。
加強6架戰機沒派上用場
軍情緊急。“藍軍”某旅沿兩條道路迂回北上,企圖占領××重鎮,并以此為支撐,與其友鄰某旅配合實施對“紅軍”某部的合圍。
上級立即向“紅軍”某部下達命令:調整部署,回轉兵力,對“敵”實施反擊。“為增強你部火力打擊能力,加強6架某型戰機予你部。”
該部很快完成作戰部署和展開:所屬炮兵部隊提前35分鐘完成射擊準備,建立了火力控制網;高炮部隊提前18分鐘完成射擊準備,建立了完備的空情預警網;其他火力分隊也都形成了戰斗隊形。隨著戰斗進程的推進,“紅軍”以迅猛的火力向“藍軍”實施“強制割裂”。
突然,“紅軍”指揮所接到前方報告:“火力壓制不夠,‘敵’部分兵力已控制3個要點,并已打開北上通路。”面對戰場態勢,指揮員突然一拍腦門兒:上級加強給本部的6架先進戰機還沒派上用場呢。
“重新調整部署,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對該地域之‘敵’實施聯合打擊。”當新一輪火力打擊發起時,離使用航空兵的最佳時機已過了整整21分鐘,“紅軍”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
【導演部點評】近期幾場局部戰爭告訴我們:單一軍兵種獨立作戰已離我們遠去,現代戰爭已成為多兵種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如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把新的作戰理念付諸行動,已成為指揮員面臨的新課題。這一仗“紅軍”因何失去了戰場主動權?問題就出在指揮員缺乏一體化聯合作戰觀念上。
“敵”搶先20分鐘占領高地
“某高地發現‘敵’一個機步營特遣隊據守,令你部速殲!”處于高地西側數十公里待機地域的“紅軍”某部,突然接到上級指令。與此同時,在高地東側約202公里處待命的“藍軍”坦克營特遣隊,也接到了“快速馳援”的指令。
只見“紅軍”某部指揮員趕緊召開碰頭會,定下決心,向所屬裝甲部隊下達了命令。所屬裝甲部隊接到命令后,經過一番部署,距高地約20公里的加強坦克營受領了“速殲當面之敵”的任務。當任務區分到連,戰車隆隆開動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20分鐘。
再看“藍軍”,他們采用外軍系統一級指揮規則,將指令迅速傳達到每個戰斗單元和每名士兵,并在運動中完成了戰斗部署和戰斗編隊。裝甲車隊如行云流水般駛向高地,很快與本旅機步營特遣隊會合,占據有利地形,擺開“口袋陣”等著“紅軍”來鉆。
當“紅軍”呈兩路縱隊夾擊而來之時,已落后“藍軍”20分鐘,以逸待勞的“藍軍”先機開火,“紅軍”坦克遭受“重創”。最終,階段性戰斗“藍”勝“紅”敗,雙方車輛戰損率為1∶4。
【導演部點評】未來信息化戰場信息流量大,情況變化快,及時有效地處理戰場信息是制勝的關鍵。“敵”搶先20分鐘占領高地,主要是由于“紅軍”指揮決策的方法手段落后:按部就班,程序繁瑣。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勝利。我們必須轉變指揮觀念,注重“扁平化”指揮,提高指揮決策效率,為部隊完成戰斗任務爭取時間。
接站指令原來是個騙局
“藍軍”兩個加強營組織陣地防御,“紅軍”某部集結部隊對其進攻,雙方相持不下。
兵不厭詐。“藍軍”在“紅軍”調集重兵圍殲的空隙,派出3名通信兵趁著夜色,在“紅軍”中路攻擊群翼側尋機介入前沿陣地。正當“紅軍”準備發起新一輪進攻時,他們通過有線切入方式,進入“紅軍”有線通信網,然后以指揮所的名義,向“紅軍”某部下達“緊急指令”:“根據當前戰斗傷亡情況,為你部增補干部實力,現已派260名新學員乘火車到達××車站。令你部延緩進攻時間,速派車輛到××火車站接學員參加戰斗。”接此通知后,他們未多加思索,便通知所屬各部:延緩進攻時間,派出車輛接站。很快,10輛汽車開足馬力駛向××火車站……
結果,這么一個欺騙電話,不但使“紅軍”接站人員和車輛被拿下,而且遲滯了“紅軍”行動,為“藍軍”后續部隊到達贏得了時間,從而爭取了防御戰斗的主動。
【導演部點評】現代信息化戰爭,各類信息會通過有線、無線、網絡等多種渠道傳達而來,有的是真,有的是假;有的是己方指令,有的是敵方欺騙。這就需要指揮員善于判斷鑒別、去偽存真,防范敵方以假亂真。這一仗就是“紅軍”只重獲取信息、不重鑒別真偽而吃了虧。
沒能打掉“敵”電子干擾站
“紅軍”某部對“藍軍”某旅的一場反擊戰斗打響了。“藍軍”充分發揮電子裝備優勢,對“紅軍”戰術通信實施電子偵察和干擾。“紅軍”雖然以無線電靜默、隱蔽通信、快速改頻等反干擾措施,針鋒相對地與“藍軍”斗智斗勇,但通信聯絡時斷時續,命令下達不暢,導致部隊行動相對遲緩;坦克裝甲部隊電臺受擾嚴重,戰場控制困難,影響了按既定方案進行作戰。
“發現‘敵’電子干擾站配置于某地附近地域……”遭受“藍軍”電子干擾而苦惱的“紅軍”指揮員,突然接到了上級的“敵情”通報。
“打掉它!”指揮員眼睛一亮。但說歸說,做歸做。當他們進行一番分析后,因確定不了具體位置,無法拿出對付“敵”電子干擾站的招數,只得無可奈何地放棄襲擊計劃。
“反擊戰斗”結束,“藍軍”指揮官走進“紅軍”“中軍帳”,給“紅軍”指點迷津:一般短波干擾站距前沿10公里左右,如難以確定確切位置,應由電子專業分隊偵察測向,然后使用火力打掉它,或派特戰分隊拔掉它。“紅軍”指揮員這才如夢初醒。
【導演部點評】信息作戰已成為現代戰場上的主要作戰樣式,也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制高點”。這一仗“紅軍”沒打掉“敵”電子干擾站,就是因為對信息作戰認識不足、準備不夠、缺少辦法。我們只有深化對信息作戰問題的研究,搞清未來信息作戰的行動樣式、基本戰法和對策措施等,才能在未來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