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一縷家鄉的陽光 ———膠南市機關工委赴山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幫教紀實
2006年1月11日下午,三位帶著老花鏡、兩鬢斑白的老人正在一輛匆匆趕往淄博的車上,神情凝重地商量著什么。這三位老人是膠南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法制教育工作團的團長王安寧、副團長李詩敏和
成員謝肇林,他們在該市機關工委辦公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的山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看望、幫教45名膠南籍在教人員。 最需要的時候送來一縷陽光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辭舊歲迎新春之際,家庭盼親人早歸,被管教人員也渴望同全家團聚,彼此的心情可想而知。在這個時候,膠南市關心下一代的老人們來到這里,向失足少年們介紹了膠南的開發開放情況,勉勵他們在管教期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和法律觀念;順應形勢發展,學習過硬技術,為今后一生謀發展創造條件。
為了讓在教人員及時了解膠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他們還帶去了電視專題片《中國膠南》。家鄉的巨大變化,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政治文明、文化昌盛、社會穩定、人民康樂的大好局面,使那些失足少年感受到了膠南的美好前景,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顫,對新的生活產生了美好的向往。在寒冬臘月里,他們為那些失足少年們送去了親人的問候,送去了社會的關懷,送去了家鄉的一縷陽光。
大墻深處的心靈不再孤寂
高墻內的失足少年內心都有一種恐懼感,不敢與別人交流。市機關工委的老人們用和藹的目光、親切的話語感動著這些少年。他們坐在孩子們中間,與他們進行了“零距離”的座談。老人們先從家長里短開始,詳細詢問了孩子們的學習、家庭情況,然后慢慢地談起他們的失足原因,改造情況。還講了刑釋人員王某認真學法積極改造,減刑提前釋放,回歸社會后當上車間主任,并連年獲得上級部門的嘉獎的例子,鼓勵他們接受教訓,痛改前非,樹立信心,重新做人。
王安寧了解到年僅15歲的李某,因搶劫犯罪,十分懇切地對他說:“在人生道路上,總有遇到挫折時,只要從中吸取教訓,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摔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了卻不敢站起來再往前走。”王安寧的一席話,打開了小李的心扉,撥開了他的心頭迷霧。他說:“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千里迢迢來看望、幫助我,讓我體驗到了社會的關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我要振作精神,努力學習,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讓我們的生活再多一些感動
一封用紅紙印刷的《給全市被依法管教未成年人員及家庭的慰問信》、幾十本市新華書店捐贈的圖書、一些精心挑選的生活用品擺在每個少年的面前。這些少年們用眼睛使勁瞪著這些禮物,淚花在眼眶里打轉。這些看得見的物品和看不見卻能感受到的真情,在常人眼里似乎很微薄,但對這些少年來說卻是沉甸甸的。因為這些東西的背后凝結著許許多多關愛他們的好心人的努力和牽掛。
愛心,是一個循環的鏈條,它的真誠、關愛與無私,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溫暖著那些曾經因無知而付出代價的人,同時也滌蕩著那些無私而付出愛心的人!膠南市關工委的老人們以及許許多多關注青少年的人們正在為構筑一條愛心鏈條而辛勤忙碌著……本報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