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最近悄然出現了一個“醫療收費民間監督者”群體,這些被稱為“神秘醫生”的人,憑借對醫院醫療收費的了解,手執“尚方寶劍”(即各項法規制度),與患者簽訂協議,協助患者向醫院追討不合法或不合理收費,然后按照協議在追討回的費用中提成,追討不成功,分文不收。
前有“知假買假者”馳騁江湖,今
又有“神秘醫生”橫空出世。誠如有關專家所言,這種“職業”的出現多少能折射出當前醫療市場收費中,某些不完善或不規范的問題。這一現象也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神秘醫生能夠幫助患者討回被多收的醫療費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患者的經濟利益,對某些亂收費的醫院也能起到“敲打”作用;憂的是,這些人員終歸是以獲利為目的,從討回的費用中抽取不薄的“勞務費”,日后是否會引發相關糾紛,很難說。并且,其做法似乎也有“越俎代庖”之嫌。
患者被多收冤枉錢卻仍被各種眼花繚亂的醫療“天書”蒙在鼓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醫患雙方的專業知識及信息不對稱所致。說起來也有點無奈,老百姓平常買菜時,往往還能通過市場上設置的“公平秤”或檢驗一下是否缺斤少兩。而面對高額的醫療收費,卻難以獲得快捷、有效的查證渠道,導致亂收費甚至違法收取“天價”醫療費。目前百姓普遍面臨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而這其中存在的亂收費、濫收費現象,無疑是主要禍患之一。但為何“神秘醫生”能夠發現并道破的違規收費問題,卻輕易地從有關監管部門的眼皮子底下逃過?
當然,醫療收費的高低以及合理與否,也不是沒有判斷和檢驗標準。比如,當公民之間發生人身傷害需要索賠之時,往往可以通過司法鑒定或審計來辨別相關醫療花費是否有不當之處,被告方對于不合理花費,完全可以拒絕賠償。另外,患者及家屬也可以通過投訴、舉報等方式向物價、衛生等部門尋求救助,請求其對有關醫療費用進行核查。但前一種方式往往難以普及到對大多數普通醫療收費行為的審查,而后者除個別“影響較大”的事件外,有關機構能否對醫療費用作出嚴格、公正的審核,甚至秉承“雞蛋里挑骨頭”的精神,似乎也很難說。
說到底,目前醫療服務市場還缺乏“公平秤”,讓患者簡捷方便地檢驗收費是否合理公正,以致催生出“神秘醫生”這樣的特殊職業。如果有關部門認為這種追討手段不太合乎常規,就應當積極承擔起監管審查責任,并為百姓創造和提供更為合理、有效的替代方式。比如,派出一些醫療費用稽查員,隨時對醫院收費進行檢查,并可直接接受患者的詢問和求助,以便切實發揮行政部門的監管效能,維護廣大醫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墨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