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熬了通宵,帶足了御寒衣物
![]()
報考者排起了長隊
報考者擠做一堆,爭搶極其有限的名額
今年,云南省公務員報考場面極其火爆:熬夜排隊,"長龍"綿延,分批進入,四天內共35000人直撲云南省人才市場。業內人士稱:報考之火遠遠超出預期,令人嘆為觀止。"恐怖"――這是他們為這次報名場面給出的定義。
而"恐怖"背后,仍然是冷若冰霜的"就業難題"。
"恐怖"三日
云南省公務員報考現場人滿為患!
已經從云南大學畢業兩年的劉雯度過了一個讓她回憶起來仍心驚肉跳的三天――從1月16日到18日,連續鏖戰三天,總算報考公務員成功。
16日早上9點多,趕到云南省人才市場的劉雯被嚇了一跳,"到處是人,因為場內的人太多,入口正面、背面都排著長隊等著分批入場,一直排出幾十米遠。"
在人才市場二樓,云南省31家用人單位專設了報名點,共1758個崗位嚴陣以待。
很多人從清晨6點就趕來了,而第一批進場者居然從15號夜里就開始熬夜排隊。
劉雯從上午9點半一直排到下午3點才終于進場。期間,她托人給她買了一張5元的門票。"買票也得排隊,如果先買票再進場就更晚了,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時候!"
進場之后她徹底"懵了"。擁擠不堪的空間里摩肩接踵,到處是人,空氣令人窒息,報名者彼此推搡著,在接近每一個單位展臺途中舉步維艱。報考監獄系統的劉雯無論如何也擠不進去――面向社會招考9人的云南省第一監獄展臺前大概圍著200多人。
下午4點半,展臺工作人員突然大聲宣布當天報名截止。擠到中途的劉雯差點哭出來。從早上到現在,她沒吃一口東西,沒喝一口水,最終沒把名報上。"連展臺邊都沒挨到!"
第二天劉雯運氣稍好,終于報上了名,但因為證件不齊,只能擠出人群回家。這天從進場開始,她整整花了6個小時。18日,早上10點排隊,下午2點半進場,劉雯終于報名成功,在一樓大廳的報名表審核點順利拿到了自己的準考證領取單。
"就像打了一場大仗!腿都軟了。"她說。
比劉雯更"慘"的還有很多,昆明理工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李銘是其中之一,他早在15日晚上11點多就趕到門口排隊等待了。當天夜里熬通宵的至少500人;為打發時間,很多原本互不相識的大學生開始自發聚在一起打撲克,下棋,聊天,不少身體單薄的女孩甚至帶上了棉被。
"大家都來排,你不排絕對心慌!聽說不少單位報考人數達到200就停止報名了。只能盡量趕早。"李銘說。通宵熬夜使他在16日的混亂、擁擠的"激戰"中差點缺氧暈倒。
17-18日,等候進場的隊伍一直從云南人力市場門口排到了人民西路,長約一里;本來18日終止的報名被迫延長到了19日。
人群中有很多頭發花白的老人。原昆明平板玻璃廠職工老劉手里拿著兩份招考信息的小報。他是為今年畢業的兒子來排隊的,"我排上午,他下午再來。"
為了維持秩序,昆明出動了近20個警力,人才市場保安先后出動近80個。延綿的長龍給小商小販帶來了商機,他們沿街兜售的烤玉米、燒餌塊一類小吃賣得非常火。
有增無減的"公務員崇拜"
"我們根本沒想到場面這么火,幾乎失控!否則會采取安全措施,調整報名地點。"云南省人事廳副廳長武晉說,今年的"恐怖"盛況促使人事廳考慮明年改變報名方式,"比如網上報名,減少學生壓力。"
事實上,自200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以來,報名人數就一路攀升,五年內從32904人漲到541552人,整整翻了十倍,最高報招比一度達到1000:1!各地也亦步亦趨出現公務員報考爆棚現象。今年的云南招考,嵩明縣紀委一個文秘崗位招報比也高達286:1。
云南省級公務員報名期間時值云南兩會召開,一位人大代表直陳大學生存在日益盲目"公務員崇拜",他們往往忽略自身的特長,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只會使考生貽誤更好的擇業機會,并對行業布局帶來不利影響。考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作出事半功倍的就業選擇,甚至可以先就業,再擇業。
但公務員報名的火爆內因仍然直指就業"安全"。劉雯這樣描述她未來的職業前景:公務員不太累,薪水不高不低,一切都有保障,而且社會地位高,受人尊重。
劉雯畢業后在昆明一家頗有名氣的私企任文秘,每月近3000元薪水在同行業中算是很高的,但她覺得生存壓力太大,加班加點是常事,而且公司已停繳養老保險,今年又淘汰好幾個工作"不出色"的員工,誰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厄運輪到自己頭上。"你再努力也覺得不安全――你的安全感建立在公司效績之上,但公司很難一直贏利。"她說。作為女孩,工作壓力相對較小,技能要求較低的公務員是上佳的選擇。
云南大學應屆畢業生王銑亮承認,公務員相對安全的工作環境反而更容易讓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放下包袱,積極投身工作之中,"可以盡早讓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如果一開始就選擇私企,激烈的競爭對一些外地學生來說并非好事,很可能挫傷自信心。
而李銘的看法更世故:先邁入公務員系統,之后再通過關系往更好的部門調動,這同樣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捷徑――在一個"前途未卜"的時代之中,人生目標已經變得模糊不清,盡快尋找穩妥的安身之所才是明智之舉。
"公務員崇拜"讓人感到一絲涼意:大學生畢業生、碩士生、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的年輕人甚至令人羨慕的"海歸"仍然把安全視為最迫切的需求,面對社會,這些本該意氣風發的年輕精英大多如履薄冰。著名社會學者孫立平在他那本著名的《斷裂》一書中曾經做過診斷:中國經濟的騰飛大多依賴出口的急遽增長及大量吸引的投資,而"內需"卻持續疲軟,如果拋開中國人的"斂財"傳統,最重要的一點是老百姓缺少花錢的安全感。看病,結婚,買房,無一不用花錢,一個普通家庭已脆弱到其正常收入難以抵御一次小小的風吹草動――在社會保障嚴重滯后的情況下,不能亂花錢是最低標準。那么,"安全"即成為最低標準之下的最高需求。
而一再被夸大的公務員福利、待遇和穩固的社會地位已經讓"偉大的人生目標"退居次席,但并非沒有實現的可能。在很多報考者眼中,公務員職業更容易接近夢想。云南師范大學應屆生小郭直言不諱:經過幾年積累,可以通過權力和人際關系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錢,或者更舒適的生活。
正確的就業觀念?
但武晉認為媒體對公務員收入、工作環境存在誤導。"比如3581工程,說什么普通職員月收入3000,科級5000,處級8000,廳級10000,這是以訛傳訛。其實3581只是全年工資可能的增長總額,并非每月收入。"
在武晉看來,當前高校教育出了問題:高校過度重視學歷教育,極大忽視了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尤其忽視了職業教育。當高校擴招之后,二者本該齊頭并舉。現在往往職業學校學生更容易就業,反而是本科生,碩士生就業困難。一是本科生、碩士生技能嚴重欠缺,二是這些學生觀念仍然囿于"高不成低不就"。
"一方面是很多需要有一定技能專長的崗位無法滿足,一方面卻是很多高校生無法就業,千軍萬馬擠向考試相對簡單、門檻較低的公務員。"武晉說。
云南大學副校長張克勤提供了一組數字:現在各大高校高度重視就業率,以云南大學為例,去年就業率達到92%,但如果排除本升研、保研等等名額,就業率將大幅縮水。"就業壓力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大。從就業情況可以看出,那些能放下姿態,具備一定能力的學生的確更容易找到工作。"
而來自云南省教育廳的數字是,截至去年8月3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占62.5%,比2003-2004學年僅高了2.5個百分點。年底時就業率有所增長,就業絕對數字上升1100人,但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極其嚴峻。"原因是多方面的,邊遠地區醫療、教育都有大量缺口,但缺錢;就業難的根本在于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仍然難以提供足夠的有效崗位。"云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大昌說。
如此之低的就業率必然導致公務員崇拜。云南省社會和勞動保障廳副廳長楊天厚認為,除了職業教育必須盡快跟上,關鍵還是就業觀念急需轉變。公務員未必適合所有人,"要找到與特長充分盡量結合的職業,可以在工作中鍛煉技能,最終一定會有收獲。"他認為對社會保障的一定誤解也是導致大學生熱衷公務員的重要原因。其實,社會保障近年來正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企事業單位現在對職員福利、保險越來越重視,"基本能解決保障問題。但學生父母大多對企業非常不放心,就業觀念過于保守。"
現實的反差令人深思:與火爆的公務員報名相比,云南省人才市場每月逢8的企業人才招聘會卻大多冷冷清清。昆明某網絡公司總監付律對此深感憂慮:"我們公司承諾給職員上足所有保險,也能給年輕人足夠的發展空間,但,我們需要的精英卻為公務員擠破了頭。"
云南大學社會學專家馬居里認為應該冷靜剖析公務員崇拜:其中有不少來自家庭壓力和盲目仿效,事實上,最終有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缺考。然而公務員的確是就業壓力和社會風險最小的行業,中國20多年改革似乎使這一點越來越明晰。但是大學生應積極調整心態,實現多渠道就業。職業不一定是終生的,發達國家大多采取靈活就業,機會反而更多――這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都是積極的。
馬居里認為,高校的職業教育應該被高度重視,但職業教育一定是貫穿一個人整個職業生涯的過程,只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提高,每一個從業者都能成功抵御每一次變動,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