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期末免考遭冷遇杭州一些家長擔心影響孩子考試能力 編輯快評
升學制度亟須改
新華社電杭州越來越多的小學推出了免考制度。學校推出這種評價制度本意是想讓學生減少壓力,然而卻遭到許多學生家長和學生的冷遇。當
學校以喜報形式告知家長“您的孩子獲免考資格”時,不少家長卻樂不起來。有家長說,孩子已進入畢業班,今后各種升學考也能免嗎?應該讓孩子多接受考試訓練,適應“臨戰狀態”。 并非取得免考資格的學生都不想參加考試。在杭州一些學校,就有學生放棄免考資格,堅持參加期末考試。這樣的學生基本上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父母希望他們參與考試,另一種是自己想在考試中找找“感覺”。有位學生媽媽的理由很充分,她說:“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都是免考,從來沒有參加過期末考試。以后真的考試,她反而會缺乏經驗,參加考試也是一種能力培養啊。”
教育界人士提出,學校要與家長多溝通,聽取他們的建議。一些改革舉措也需不斷完善,如免考制推出后,學校可以為免考學生設計閱讀書目,指導他們開展課題研究,為他們開設知識拓展講座等,這樣可能更易被家長接受。
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張處長說,學校推出免考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不應該有優差生的區別。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如果學校按優生免考、差生要參加考試的話,那么很容易讓學習成績相對處于弱勢的學生感到自己受到歧視,而產生不良情緒。
近期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教育改革中,學校與家長意見相左的現象頻頻發生。小學大考免考、學校減少作業量、取消大面積補課等,都引發了部分家長不同看法。
筆者認為,這種“學校免考,家長不領情”現象根源還在于現行升學制度。有關部門應深化招生考試改革,并監管一些“禁令”的落實。如初中招收新生,按教育部門規定,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考試選拔學生;但有中學借特色班名義,仍在選拔學生,給學生和家長造成相當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