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市”邁大步 ———我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盤點
“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實施5年來,是我市依法治市邁出大步的重要階段———堅持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為主題,按照《青島市2001—2005年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市規劃》,重點突出了各級領導
干部、國家公職人員、青少年學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突出了基層農村和社區等普法依法治理,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素質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地方立法體現了民主化和科學化
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開門立法”、“專家立法”、“公開立法”,并適時召開立法聽證會,使地方立法體現了民主和科學原則,立法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一是注重立法為民,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制定了《青島市城市供熱條例》、《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和《青島市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二是突出經濟立法,保障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修訂了《海洋漁業管理條例》、《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若干規定》等法規;制定了《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辦法》、《青島市專利保護規定》和《青島市審計監督條例》等法規。三是堅持立、改、廢并舉,自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為切實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我市對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進行了全面清理。其中,清查有效法規84件,新制定地方性法規23件,修改6件,廢止10件;清理政府規章374件,修改37件,廢止114件。自2001年至今,市政府開展了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了行政審批行為,精簡了行政審批事項,市一級行政審批事項從1263項精簡至349項。
法制宣傳教育實現制度化、規范化
在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法方面:市委制定了《中共青島市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各級各部門的理論中心組也建立健全了學法制度,堅持了每月一次的學法日。近5年來,市及各區、市共舉辦領導干部法制講座1500次,聽講人員達60多萬人次。同時,各級黨校起到了干部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兩級普法主管部門共培訓普法骨干8萬多人次。另外,我市堅持以考促學,5年來全市組織領導干部任前考法50多次,并先后4次組織4萬多名公務員進行法律考試。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一是形成了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社會、家庭密切配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體系。市教育局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全市中小學校普遍聘請了法制副校長。團市委等部門招募熱心教育事業的老干部、老專家等組成“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法制教育宣講團”。二是創建“依法治教示范學校”。全市119所學校分別達到了市級和省級“依法治教示范學校”的標準。三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形式多樣。全市中小學校普遍舉辦了《托起明天的太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掛圖展、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全市115個鄉鎮、街道建立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和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全市還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夜校(基地)165個,開通青少年維權熱線15條。
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普法方面:我市各級、各部門舉辦國有、集體和私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培訓班1200多期,培訓人員達十余萬人次。同時,兩級普法主管部門向5000多家國有、集體、私營和個體企業免費發放《講案學法》和《政策法律法規一冊通》達15萬余冊。而且,在“三資”企業建立企業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中國法律教育。
外來務工人員法制教育方面:在外來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設公寓樓,集中居住,統一管理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全市建立外來務工人員法制夜校150余所;加強崗前學法和周末集中學法;同時加強法律服務和援助,幫助外來務工人員依法維權。
農村、社區法制宣傳教育方面:城市社區全面實施了“四個一”工程,即配發一套法律書籍、建制一個法制宣傳欄、征訂一套法律知識掛圖、組建一支法律宣傳隊伍,并實施了“法律進社區”、“法官進社區”、“警務進社區”等“五進社區”活動。農村全面實施了“五個一”工程,即為每個村莊配發一套法律書籍、征訂一套法律知識掛圖、命名一處法制夜校、建制一個法制宣傳欄、組建一支法律宣傳隊伍。并針對城鄉居民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舉行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
基層、行業、區域依法治理取得新進展
“四五”普法以來,我市始終將城鄉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作為依法治市的重要任務。在全市城鄉基層開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共培植了國家、省、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53個。其中,城陽區的城陽村、膠南市的李家石橋村被評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市九成以上的村(居)落實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村(居)財務、村務公開制度,及時制定完善了村(居)規民約或村(居)民自治章程。另外,近八成的企業實行依法治企,企業紛紛聘請了法律顧問,實行了廠務公開;有九成以上的中小學校實行了依法治教。
我市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為契機,不斷提高各級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政法機關的公正執法能力。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行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執法評議考核制、執法違法和錯案責任追究制;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實行政務公開,方便了公民、法人辦理行政事項;市政府設立法律咨詢委員會,區(市)政府和主要領導全部聘請了“法律顧問團”或“法律顧問”,保證了政府的重大決策和行政行為合法有效,提高了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與此同時,我市把提高政法機關公平、正義和效率作為依法治市的重要方面,維護司法公正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
全市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針對社會上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經常不斷地實施專項依法治理活動。政法部門適時開展對刑事犯罪的“嚴打”集中專項整治;建管系統大規模清理違法違章建筑,對有問題的施工單位進行了依法處罰,并大力整治街頭非法廣告;衛生系統開展了打擊食品、藥品的假冒偽劣活動;旅游系統對全市的旅游景點、服務車輛、導游人員進行了全面整頓規范;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對全市的汽車市場、農資產品市場、集貿商場等進行了清理整頓;新聞出版和文化系統對全市的文化市場進行了全面清理,其中,取締無證照歌舞娛樂場所494家,取締無證照網吧652家。
我市充分發揮司法行政部門的“12348”法律服務熱線作用,并且以市工商局、市稅務局、市環保局和市政公用局分別設立的“12315”、“12366”、“12369”、“98111”(目前為“12319”)服務熱線為平臺,全力排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針對涉法信訪增多的問題,我市堅持加強信訪法規的宣傳,特別是結合新修訂的《信訪條例》的實施后,進一步促進形成了依法、和諧信訪的良好氛圍。
我市不斷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重要目標考核,其中制定了《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辦法》和《各區市普法依法治理日常工作目標考評標準》等制度。
據了解,目前我市以“四五”普法依法治理驗收為契機,總結經驗、查清不足,并結合“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開局,著力針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發展不夠平衡、有的干部群眾法律意識不夠強、普法依法治理配套機制缺乏剛性監督制約措施等方面的問題,深入研究完善改進措施,以進一步推進我市依法治市實現新飛躍,為建設全國重點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