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出錢最多先報誰的號南京114拍賣“優先報號權”遭質疑 晚報訊 據東方早報報道,“優先報號權”就是“首報權”,“即當客戶撥打114,不說明公司具體名字、‘模糊查詢’企業聯系方式時,114優先推薦奪得優先報號權的企業名稱及電話號碼。”前日,南京電信進行“114首
報權”拍賣,此舉遭受專家和部分市民質疑。市民擔心:今后在114首先查詢到的信息,有可能不是最好的產品或服務,而是最有錢企業的產品。 電信公司進賬18萬
據南京電信公司客戶服務部主任陳金宏表示,首次拍賣選取了旅游、搬家、保潔、環境檢測、汽車救援5個“與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行業進行試點,“今后,將視情況決定是否推廣到其他行業。”前天,來自上述5個行業的8家企業分別競得2006年的“優先報號權”,南京電信公司由此進賬18萬多元。
以4.2萬元成為“標王”的南京太平洋旅游公司總經理周宏偉告訴記者,“優先報號權”帶來的經濟效益不一定有4.2萬,他們看重的是“優先報號”帶來的品牌宣傳效應。
多次查得同一電話
日前,記者多次撥打南京114,模糊查詢“搬家公司”,話務小姐均推薦了一家叫“為民”的公司;當記者質疑這種“高度巧合”時,話務小姐稱,該公司系114會員單位。南京電信人士證實,公司從各行業選出“一個或幾個龍頭企業”為114會員單位,向他們收取“信息費”后,向客戶優先推薦。
優先報號擾亂市場
“不能讓消費者查詢到的是付錢最多的企業,而應該是服務最好的企業”,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表示,拍賣“優先報號權”將會造成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并且有可能造成不規范的競爭,從而擾亂服務業的市場。
編輯快評:
公共性質不要丟
114查號雖是一種付費服務,但它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而如果將經營性的活動引入公共服務領域,將會損害其公共服務的性質。
筆者認為,“模糊查詢”還是應該遵循隨機原則,讓每個登記的單位都有機會被消費者查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