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與自然更美更和諧 ———記市政協委員、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副院長徐曉軍
擔任市第十屆政協委員的徐曉軍,是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也是山東省(高校)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市新型環保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作為市政府引進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徐曉軍來青工作還不到5年,但他卻已對這片土地愛得很深。他常說,青島山美、水美、人更美,而通過自己的勞動,讓這里的空氣變得更清新、山川更秀美、環境更潔凈、人與自然更和諧,讓青島成為充滿綠色和朝氣的生態城市,是他不懈的追求。 徐曉軍平時的教學科研工作很繁重,但無論多忙,他都不忘自己所肩負的政協委員的職責和使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積極參加市政協組織的各項活動,圍繞中心認真調研、盡職盡責參政議政、發揮專長建言獻策,為青島建設生態城市,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徐曉軍認為,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體現在環境方面,就是要加強保護和建設,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托和保障,結合青島實際,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城市。作為當年昆明理工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第一位博士,他對環境破壞和污染帶來的后果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他說,我們要用知識改造世界,但這種改造要對得起大自然的饋贈,要對祖先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正是一種環境保護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讓他后來斷然轉型,專攻環境工程專業,成為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方面的權威專家,多項環保科研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擔任政協委員以來,百姓能不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保護和延續青島的生態美等問題,常常在他心里占據著重要位置。圍繞生態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問題,徐曉軍先后多次參加市政協組織的有關調研和視察活動,積極建言獻策,認真撰寫調研報告,有的還形成專題提案。在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他作的關于加強城市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言以及形成的有關提案,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在有關專題調研中,他撰寫的《關于我市堿渣綜合利用的研究和建議》的報告,以及所作的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和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發言,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進一步推動了我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和生態城市的建設。
徐曉軍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發揮專業特長為青島的環保事業和經濟發展多做一些事情,是他的責任,他為此深感自豪。本報記者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