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消防部門兵分多路,對華東醫院、華山醫院、仁濟醫院和靜安區孫克仁老年福利院進行了消防安全檢查。據了解,檢查中所發現的問題將很快匯總成消防監督檢查意見書發給問題醫院和養老院,責令其整改。而針對該市600多家醫院和敬老院的地毯式消防安全檢查也將于近日展開。
特大災難事故一旦發生
,接踵而至的必然是有關部門緊急部署對相關行業展開安全大檢查,這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已成為慣例。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在遼源發生“12·5”醫院大火之后,對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開展地毯式排查的并非僅有上海一家,四川、海南、重慶、沈陽、合肥、廈門等地的消防部門也緊急出動,重點檢查,以吸取遼源火災教訓,及時發現安全隱患。
災難發生之后,有關部門“聞災而動”,雷厲風行,緊急部署安全整治,其意欲亡羊補牢、防患于未然的良好用心,無疑值得稱道;相較于那些漠視安全隱患,無視民眾利益的拖沓作風,其相對負責的態度似乎更值得嘉許。應該承認,“災禍之后忙檢查”的做法也能查出一些事故隱患,對遏制惡性事故的再度發生也許不無裨益,但這種“災難之后忙檢查”的應急式安全整治,治標容易治本難,其成效如何恐怕很難讓人樂觀。
應急指示標志不全,安全疏散出口不暢,員工消防安全意識不強,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這些安全隱患,恐怕絕非近期才突然出現的新問題,為什么有關職能部門能穩坐釣魚臺,習慣于“刀槍入庫”,聽之任之,而不是在平時加強經常化的督查和整改,及時堵塞安全漏洞呢?為什么非要等到災難發生、警鐘敲響之后才迅速出擊、拉網檢查呢?
另一方面,類似安全隱患絕非僅限于醫院、養老院,而是在相當部分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文化娛樂等公共場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難道就不需要敲響警鐘,加強檢查整治嗎?難道非得等到相關行業發生災禍,我們的管理部門才又來一次拉網式排查,發現隱患堵塞漏洞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類似的“聞災而查”已是老生常談,屢“聞”屢“查”。以消防安全隱患整治為例,每一次觸目驚心的惡性事故之后,總少不了從上到下全方位的安全大檢查,然而每一次都是口號喊得震天響,最終都轟轟烈烈走過場,所謂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最終都淪為一句空話。久查不治的安全隱患,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檢查總在災難后,哪里出事查哪里,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安全整治模式說到底是一種亡羊補牢式的被動管理。當本屬常態管理的安全整治屢屢演變成臨時抱佛腳式的“聞災而查”時,所謂創建安全整治工作長效機制又怎能避免淪為一句空話呢?(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