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青島海事局獲悉,為促進青島港的發展,保障超大型船舶更加順暢地進出港口,該局已在前灣海域現有2個超大型船舶臨時拋錨點的基礎上,在距竹岔島以南約10公里處又開辟了1個臨時拋錨點。照2006年青島港預計的吞吐量計算,僅礦石一項,此舉就能為貨主節省近7000萬美元的費用。
青島港集團的快速發展以及吞吐量的不斷增長,與近年來進出青島港的超大型船舶數量的持續增加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超大型油輪和超大型礦船在保證港口吞吐量穩定增長這一方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與此相對應的針對于此類超大型船舶進港的臨時拋錨點的設置則成為保障港口穩定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港口的建設發展,吞吐量規模的迅速擴大,超大型船舶到港數量將會快速增加,隨著青島港原油三期碼頭的建設,今后會有3條甚至4條超大型船舶同一潮水靠泊,而在現行運作模式下,臨時拋錨點同時最多只可錨泊2條船。
為此,青島海事局想港方所想、急港方所急,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今年年初將調整臨時拋錨點的工作列為重點工作目標。他們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走訪港航單位,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工作,歷經半年的努力,完成了《關于調整青島港超大型船舶臨時拋錨點的研究報告》(送審稿)。該報告對原有的2個點進行適當調整,再新開辟1個臨時錨泊點,使到達A點的超大型船舶盡可能及時通過訓練區,使3個臨時拋錨點可以同時錨泊3條超大型船舶,從而使青島港的泊位得到充分的利用,生產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對于船東、貨主而言,超大型礦石船每節約1天船期就可以節約6-8萬美元的租金、超大型油船可以節約8-10萬美元的租金,可以節省船舶滯期給貨主造成的滯期費用。另外,由于超大型船舶所載貨物經常由多個貨主組裝而成,該類船舶的順利及時進港靠泊就可以為貨主節省更多的費用。
按照泊位年作業天數327天,礦石碼頭平均24小時移、靠泊計算,年應作業鐵礦石船舶為327艘次。而2004年20萬噸礦石碼頭僅作業217艘次。如果完成327艘次,就等于多干了110條礦石船,可以多接卸1600多萬噸礦石,可為企業增收3000多萬元。因此,通過對臨時拋錨點的調整,可以有效地降低貨主的進口成本費用,保持青島港鐵礦石、原油進口在我國沿海港口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提高和增強青島港的競爭能力。
(張德智 權亮 張建林 戚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