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繭吐絲“財路”寬 ———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發展蠶繭業側記
到了年底,望城街道辦事處東呂村蠶農劉漢梅家的好事不斷:4.5畝桑園年純收入1.6萬余元,平均畝收入高達3500元;而今年的繭價更是達到26.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長50%,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
nbsp; 據介紹,全處近500畝桑園共放養蠶種865張,總產33640公斤,繭款收入近80萬元,創歷年新高;首次涌現出東呂、龐家屯、前堤等3個萬斤村。蠶桑使她們走上致富路 東呂村計生主任劉美香,全家四口人靠侍弄8畝糧田度日,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很不寬裕。2003年,劉美香有機會參加了街道蠶桑合作社的一次大會,使她找到了一條新的掙錢門路,下決心通過植桑養蠶致富。在蠶繭站的支持和幫助下,她新建了4.5畝桑園。一年下來僅養蠶一項年純收入就達到1.3萬元。在劉美香的帶動下,全村先后有10余名婦女發展蠶桑生產,平均每戶收入都在萬元以上。10畝嶺地植桑年收入近3萬元
后褚村村民戰為志,今年52歲。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歲數外出打工沒人要,當小工身體又吃不消,只能在家種幾畝地糊口。2004年,處村兩級積極動員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戰為志承包了10畝山嶺薄地,全部栽上了桑樹,建起了兩個冬暖式養蠶大棚,當年收入1萬余元。蠶桑村里的新變化
前堤村是這個辦事處桑蠶生產重點村。該村多次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支持群眾發展桑蠶生產。村兩委在村前、村后規劃了近百畝的大片桑園,以低于糧田一半的地價承包給村民植桑養蠶。在村兩委的政策支持和蠶繭站的技術支持下,今年這個村僅繭款收入就達到15萬元。支部書記賈先進談起桑蠶業喜上眉梢:過去咱們養蠶要建專用蠶室,扎架子、置蠶匾,一張蠶用匾60個,投入真不少。現在呢,繭站指導咱們用簡易大棚養蠶,一天喂兩次,中間補補缺,不耽誤干活,省時又省力。技術方面,新采用了截枝留芽和條桑育,剪條喂蠶大大提高了工效。目前,這個辦事處像前堤這樣有蠶桑傳統產業的村共有15個,蠶農畝收入均可達到2000元以上。
合作社+蠶農的生產模式助農致富
近年來,望城辦事處在各村推廣合作社+蠶農生產模式,由蠶繭站牽頭成立了農桑合作社,所有蠶農不僅享受年終分紅,還免費享受全套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蠶繭站全站6人劃片包干,蠶期每戶可確保入戶指導一次以上。合作社還編印了《春蠶飼育技術要點》、《農桑信息》等及時發放到蠶農手中指導生產,帶動群眾發展了不少桑園,2005年全處有桑面積接近500畝,年可增加群眾收入80萬元。趙曉姜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