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憑借在施工現場創造性地推行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青島市建委登上了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的講臺,向全國介紹經驗。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青島市在施工現場管理中創造的“青島模式”值得全國學習。這是繼8月12日建設部在青島召開現場會后,第二次向全國推廣我市在施工現場推廣標準化管理
的做法和經驗。
據了解,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是青島市建委在深入研究建筑業發展規律和制約行業發展瓶頸特點的基礎上,借鑒現代工業大生產的經驗,以“人本化、秩序化、程序化、數字化”管理為目標,圍繞強化施工現場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對施工現場管理模式進行的大膽創新。
具體工作中,市建委于年初出臺了全國第一部《施工現場管理標準》;從3月份起,按照“強力推行、全面推廣、縱深推進”的“三推”原則,通過采取“政府督導、試點引導、示范指導、企業主導”等措施,在全市新開工工地強力推行標準化管理。目前,青島已有500多個工地實施標準化管理,100多個工地達到示范工地標準。
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帶來了行業管理理念的深刻變化,同時更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這一模式徹底改變了粗放式的施工管理模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得到有效治理,管理要素高度整合,管理流程科學再造,管理效能高度體現。同時,徹底改變了建筑工人工作生活條件,施工現場“臟亂差”的現象不復存在,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大環境,產業工人自豪感油然而生。三是徹底改變了施工現場資源浪費現象,“一次性大量投入、大量棄用”的惡性浪費現象得到根本遏制,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環保型、節約型工地,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四是徹底改變了企業對現代管理理念的認識。對推廣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自控能力得以提高,創新空間得以擴展,企業發展得以擴張。五是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安全。推廣標準化管理的工地,工程質量穩步提升,施工現場未發生一起傷亡事故。特別是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來襲時,全市近3000個建筑工地、6000多臺塔吊,沒有發生安全事故,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胡香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