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宏觀調控,今年南京仍有很多樓盤交付,但差強人意的質量讓不少樓盤都遭遇了業主質疑,更有業主采取維權行動。而用專業驗房人丁渤的話說:“南京樓盤的質量問題除了施工造成的,更多則是因為開發商的偷工減料。”
一個一般的樓盤,開發商偷工減料究竟能省多少錢?“起碼上千萬元。”一位有十年樓
盤設計、建筑經驗的業內人士向記者揭露了其中內幕。
“開發商都是以錢為本的,商人嘛,這無可厚非。”這位業內人士說道:“但很少有開發商能在以錢為本的同時,兼顧到業主利益。他們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想多賺點,因為只要他這房子賣出去了,所有省下來的成本都是開發商的凈利潤,多省一毛是一毛。現在南京大多數樓盤都能省千萬元以上,有的開發商一個小區起碼能省三四千萬。”
開發商省錢花樣多
“我們先說說節能這塊兒。”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家現在要求樓房的節能系數要達到0.5,而這是通過開發商做外墻保溫、中空玻璃,遮陽等達到的。但現在許多開發商不做外墻保溫層。也有做的,但多數是偷工減料糊著做。按照國家規定,外墻保溫層的厚度標準是四五厘米,有些開發商就做個兩厘米、兩厘米半,這不擺明是糊弄業主的嗎?那么,不做節能這塊兒對業主能有什么影響?說到底,業主無非是多用點電什么的。而對開發商來說就不一樣了,如果做外墻保溫層,一個平方米的外立面要100多元錢,一棟樓可是有4面墻的。只要外墻保溫不做,一個小區少說也能省幾百萬。”
與節能同樣容易被業主忽視的,還有安防工程。據介紹,國家規定小區低層、頂層和一些與公共部位連接的地方都要有安防措施的。業內人士則說:“安防工程目前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安裝防盜門窗,但這樣會影響樓盤的外立面,讓人感覺樓盤檔次下降,開發商往往是不愿意做的。另外一種是在每個窗口安裝紅外探頭,再把每個探頭跟安保監控室聯動。但這東西成本太高,一個中等規模的小區的成本就有幾百萬,開發商就更加不愿意了。所以現在很多開發商故意不做安防工程。前些時候,南京有個小區在交付時被業主發現沒做安防工程,開發商按照門窗的面積,一個平方米補給業主50~100元。雖然開發商最后付了一筆錢,但這比整體做還是省了不少,因為做不銹鋼的防盜窗一個平方米也要幾百塊錢呢?”
“能讓開發商省錢最多的是轉角飄窗。”業內人士透露:“2002年底,國家出臺規定,明令禁止轉角飄窗不允許使用磚混結構。因為磚混的承重能力不達標準,抗震能力不行,所以要改成框架結構。這讓不少開發商非常頭疼,鋼材和混凝土這些東西漲價,導致框架結構的房子成本太高。框架結構的房子比磚混結構的造價要上升25%。但有些開發商房子已經造出來了,
怎么辦?兩個辦法,要不改成框架結構,要不取消轉角飄窗。轉角飄窗有采光好等優點,是樓盤的一個賣點。而且許多樓盤的飄窗已經定做了,該交的訂金也交了,他們當然不會選擇取消轉角飄窗。這些開發商并沒有將房子改成框架結構,而在這些磚混結構的飄窗旁邊加些小柱子。但這種混合結構,在設計上也是不允許的。現在南京還有一些樓盤在搞這個,因為這不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問題。一個中等規模的小區,如果不做框架結構,起碼能省2000萬元。業主呢,根本不懂這些專業知識,不知道這方面的危害性。看到這樣的飄窗最多也就是覺得,怎么旁邊多出了柱子,這么丑。”
此外,許多小細節也是開發商用來省錢的地方,比如廚房、衛生間故意不做防水,一個平方米的防水大概幾十塊錢。但如果一個小區都不做,這個省下來的錢也不少了。綠化方面,種樹也是綠化,種草也是綠化,便宜的小灌木在許多樓盤都能見到。飄窗的護欄更有著千奇百怪的做法,各種材料都有。比較好的開發商,是用不銹鋼做在里口。業主以后不用拆了,但成本也比較高。大多數開發商則明擺就是想省這個錢。用鐵的、或其他材料的東西欄一道。也就是為了應付國家相關部門驗收,業主裝潢時是肯定要拆的。
材料商承建商各有各招
“不但開發商盤算著省錢,連樓盤的材料商、承建商也是能省點兒是點兒。自己省下來,自己掙。”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國家規定,陽臺保護欄的間距不能超過11厘米,卻有材料商故意把間距搞到12厘米。這樣算下來,一個小區就能省不少材料,起碼幾萬元錢。再說做防盜門的,鋼板的厚度,填充物上都可以做文章,我就看過有的防盜門里沒有防火填充物。里面塞的是報紙、硬紙板這些東西,甚至連玉米埂子都有。只在貓眼那一圈的地方,蓋點防火泡沫棉。業主怎么可能看出門有問題。防盜門的鋼板厚度應該是2.0厘米,但許多門都達不到這個標準,大多數都是1.0、1.2的。里面襯鋼筋加強一下。有的材料商甚至和開發商勾結起來損害業主利益,比如鋼化玻璃。國家有些地方強制性要求使用鋼化玻璃,有些樓盤用的卻是非鋼化的,半熱鋼化的,或單面鋼化的。五金件也一樣,應該用這個品牌的,他用些便宜的雜牌子代替。最后造成五金件松脫。說白了,這些東西和買衣服一樣,100元錢和1000元錢都能買到羽絨服,只是質量不同而已。”
“而且,承建商也就是施工單位也有偷工減料的情況出現。”這位業內人士說:“我大學實習那會兒就發現過這種情況,建房打樁,灌混凝土時要用一種叫鋼筋籠的東西。驗收的人、工程監理在的時候承建商把鋼筋籠放下去,人一走,立刻又把它拎了上來。一個鋼筋籠要近萬元。一般來說,承建商拿下一個工程后,通過少用鋼筋籠的方式,自己起碼拿走十幾萬百十萬。而這種現象目前還存在。”
空子越來越少,市場終將規范
南京有多少樓盤在偷工減料?有驗房人表示:“南京所有樓盤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但業主們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多強,畢竟誰都不愿花幾十萬元買個都是問題的房子。
“南京已有開發商注意到這點了。”這位業內人士表示:“有家樓盤本來沒做外墻保溫,但他們在業主入住前還是補做了,把這塊兒風險回避掉。因為如果業主已入住,光處理保溫層問題,開發商的花費就不可預計了,首先要把業主全部清出去,而業主還要對開發商進行經濟索賠。”
除現在業主維權意識加強,國家對房地產的管理也越來越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一旦發現將對開發單位進行行政性處罰,暫停開發資質,施工單位降級。以后一旦因結構出現問題,開發商還要負法律責任。據介紹,南京市建委、質檢站等都開始加大力度,處罰偷工減料的開發商。在以后的監督中,這些事會越來越少,隨著開發商的開發時間加長,國家對房地產的法律法規越來越明細,政策越來越全面。開發商可鉆的空子會越來越少,而市場會越來越規范。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