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征求社會各方意見,并結合濟南實際進行多次修改完善后,《濟南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于日前出臺。
為讓市民對這項改革有更深入的了解,記者就戶籍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規定,采訪了市發改委、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
實行城鄉統一的居民戶口登記管理制度的含義是
什么?
據悉,自2006年1月1日起,濟南已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各類涉及戶口性質變更的戶口審批一律停止,所填寫、簽發、出具的戶籍證件中不再標注居民戶口性質,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有關人士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貫徹社會主義法制的公平、公正原則,實現公民身份法律意義上的平等,而不是取消目前國家實行的針對農村、城鎮居民的相關政策。同時,為確保這一制度的順利實施,相關的土地、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復員退伍安置等問題,將由政府各職能部門負責制定配套銜接政策,盡快統一到國家對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實施的相應政策上來。
《暫行辦法》與以往相比
有哪些突破?
這些突破的意義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相關人士說,歸納起來《暫行辦法》與以往相比的突破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在實行積極的人口遷移戶籍政策、大幅度降低城市準入條件方面有新的突破。像大專高職、中專技校畢業生、直系親屬投靠、個體私營企業投資者落戶等,都與省內聊城、菏澤、濟寧等兄弟市(除青島以外)是相同的條件,而沒有參照外省省會城市制定較多的限制,開放程度在國內同類特大城市中是少有的。
二是,在城市人口遷移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暫行辦法》按照事權統一的原則,對管理體制作了新的調整,部門之間分工更為明確,便于政策的落實執行。
三是,在推動政務公開、提高服務效率方面有新的突破。《暫行辦法》高度濃縮了國家、省、市有關政策規定,一目了然,群眾對照條款自己就能明白是否符合條件。這樣既為取消市級統一審批審核創造了條件,方便群眾了解政策,也便于戶籍管理部門實現規范化、常態化管理。
既然實行積極的
人口遷移政策
為什么還要設定遷入條件?
濟南作為市區人口超過200萬的特大城市,在人口、就業、社會保障、教育、環境、交通等方面都面臨著較大壓力。按現有城市基礎設施的承受能力,還不具備完全放開的條件。
有關人士說,鑒于這個現實情況,要保證遷入人口數量和結構能夠與城市建設發展相協調,目前看用設定遷入條件來調整“門檻高低”的辦法,是最為社會認可的,也較為公平。
對市外人員遷濟落戶的
適用范圍
做了那些具體規定?
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規定:
一是對符合《暫行辦法》規定的干部工人調動、畢業生就業、引進人才、投靠親屬、購房人員、納稅人員、軍人轉業和復員安置等準入條件之一的,可在濟南市區落戶。市區是指歷下、市中、天橋、槐蔭、歷城、長清六區。
二是外地人員遷入章丘市及平陰、濟陽、商河三縣的具體落戶條件,由各縣(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
《暫行辦法》中以固定住所、合法職業和收入作為市外遷入人員的基本條件
其中固定住所的含義是什么?
據相關人士介紹,這一條款中的固定住所的含義是指,除自有產權住宅外,還包括租賃公房、具備落集體戶條件的公寓和單位宿舍。
對購買商品房落戶有何具體規定?
怎樣辦理遷濟落戶?
《暫行辦法》中規定的商品房,是指房地產開發部門按照國家規定開發銷售的商品住宅房。
具體的購房面積以申請人取得的房屋產權證登記的建筑面積為準,須達到100平方米以上(不包括地下室、車庫面積),且已足額付款,不含二手房。
凡符合《暫行辦法》規定條件的,完備手續后,可由房屋產權所有人,直接向購房居住地公安分局提出申請。
納稅人員落戶條件中規定的稅額是怎樣計算的
需完備哪些手續?
以納稅發票為準,自投資者申請之日起,當年或3年累積達到規定稅額的,需完備入戶申請、居民身份證、暫住戶口證、結婚證、戶籍證明、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副本、納稅發票、在濟居住證明信及其他相關證明后,向其固定住所所在公安分局提出申請。
投靠親屬主要包括哪幾類人員
如何申報遷濟落戶?
主要包括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三類人員,其中夫妻投靠落戶條件取消了婚齡、年齡限制;如在濟南一方系外地新遷入的,需取得本市戶籍滿3年后,方可申請辦理夫妻投靠。凡符合《暫行辦法》規定條件的上述人員,完備入戶申請、居民身份證、結婚證、戶籍證明、在濟居住證明信及其他需提供的證明材料后,由在濟一方向戶籍地派出所提出申請。依據魯公通[2004]179號有關規定,在讀大中專院校學生、服現役人員、出國人員及服刑人員不能申請辦理投靠事宜;屬未婚子女投靠父母(須有戶口所在地民政部門出具未婚證明),其未婚子女不含離婚和喪偶者。
引進人才類在落戶時
公安機關受理的程序是怎樣的?
《暫行辦法》對引進人才類落戶受理程序進行了明確規定。
一是,符合《暫行辦法》第八條第三款“引進人才”類第一、二、三、四、六項準入條件的,由公安分局直接受理。二是,符合《暫行辦法》第八條第三款“引進人才”類第七項準入條件的,對持山東省外來人才聘用證辦理本人及隨遷家屬子女落戶的,由用人單位負責完備手續,審核同意后直接報市公安局受理。
已在濟南就業的外地生源大、中專和技工學校畢業生
如何辦理落戶手續?
《暫行辦法》中做了具體的規定,主要是應當同時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全日制普通院校畢業生。
二是,經畢業生主管部門正式派遣已辦理接收手續、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按時繳納養老保險的畢業生。
三是聘用期達到一定年限的畢業生。
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可憑畢業證、報到證、就業協議書或落戶介紹信、戶口遷移證、單位接受證明、勞動合同及交納養老保險證明等相關材料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暫不符合《暫行辦法》規定落戶條件的,可由擬落戶地派出所出具暫不具備落戶條件證明,畢業生持該證明、遷移證、畢業證到遷出地派出所更改“遷往地址”后,回原籍或父母處落戶,待符合《暫行辦法》規定的年限后,再憑上述手續辦理遷濟落戶。
符合《暫行辦法》規定條件的干部、工人調動
應憑哪些部門的調動手續辦理?
應憑組織、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依照國家規定批準的調動人員情況登記表、調動函等,并提供居民身份證、單位接收證明、原戶籍地戶籍證明或居民戶口簿、結婚證(限已婚隨遷人員)、在濟居住證明信等相關證明材料辦理申報落戶。
接收安置的部隊退役士官
如何在濟南辦理落戶手續?
符合國家接收安置政策及本《暫行辦法》規定條件,完備接受安置轉業士官通知書、入戶介紹信、單位接收證明、復員退伍證、在濟居住證明信、軍人身份編碼登記表、養老保險證明等手續后,屬回原籍落戶的,由派出所直接辦理落戶;異地安置符合《辦法》規定條件的由市公安局受理。
為什么《暫行辦法》特別強調
遷入人員都要參加養老保險?
新遷入人員中下一步也會出現失業、疾病等多種困難情況,除加強社會救助外,更多地還是要強調自我積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應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要求遷入人員積極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其中基本養老保險是必須具備的。
縣(市)小城鎮管理問題
是怎么規定的?
為了促進各縣(市)的建設發展,除明確縣(市)區域內小城鎮人口完全放開、促進本地農民進城以外,對外地人口遷入小城鎮的條件,市里不做硬性規定,只要有利于推動招商引資、有利于引進人才、有利于推動城鎮建設,確定什么樣的條件,完全由各縣(市)政府自主決定,無需報批,也不用核準。
外來人員遷移落戶
會不會遇到收費問題?
《暫行辦法》明確規定,除物價部門核準的收費項目外,不允許有其他收費或變相收費。
物價部門核準的收費項目有:準遷入證工本費、戶口簿工本費、身份證制作費等國家規定的科目。
相關鏈接
中國戶籍管理的三個階段
中國的戶籍制度,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戶籍制度是指以195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為核心的限制農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規定以及配套的具體措施。廣義的戶籍制度還要加上定量商品糧油供給制度、勞動就業制度、醫療保健制度等輔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轉業安置、通婚子女落戶等方面又衍生出的許多具體規定。它們構成了一個利益上向城市人口傾斜、包含社會生活多個領域、措施配套、組織嚴密的體系。政府的許多部門都圍繞這一制度行使職能。
建國后,中國戶籍管理制度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58年以前,屬自由遷徙期;第二階段,1958年~1978年,為嚴格控制期;第三階段,1978年以后,半開放期。
“二元經濟模式”怎么生成的
1958年以前,中國沒有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人們可以自由遷徙。1958年1月9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毛澤東簽署一號主席令,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戶籍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確立了一套較完善的戶口管理制度。這個條例以法律形式嚴格限制農民進入城市,限制城市間人口流動,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構筑了一道高墻,城鄉分離的“二元經濟模式”因此而生成。
為什么要鼓勵人口的合理流動
人口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快速的經濟發展必然產生大量的人口流動,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我國香港都是世界上人口流動量大,人員遷徙最頻繁的國家和地區,同時也是經濟高速發展之地。正如人口學專家研究表明:合理的人口流動能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勞動力資源配置。為實現公民的擇業、居住以及遷徙自由,國家正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支持和引導人口的正常、合理流動。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