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漆奩上的花紋清晰如新。 |
 |
開啟后的棺木 |
   2005年11月底,在膠南海青鎮廒上
村驚現一兩千年漢代古墓,經過山東省及青島市文物工作人員近一月的挖掘、整理,初步判斷這座古墓主人為女性,死亡時年齡不詳。出土有青釉陶壺、銅鏡、玉壁、漆耳杯、漆奩等文物數百件。令人稱奇的是墓主雖尸身已化入大地,但頭發保存完好,出土時發型未見散亂,發質光澤油亮,在山東省內同類墓葬中是僅有的。該墓的發掘對研究青島地區漢代葬制葬俗、民間生活習俗、歷史文化、風俗文化有著重要價值。    驚現古墓
   2005年11月25日,對于青島考古界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中午時分,膠南市博物館工作人員接到海青鎮廒上村一村民打來的電話,稱在該村村西發現一座古墓。接報后,該館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
   廒上村位于膠南市城區西南約35公里,踞海青鎮駐地約5公里,位于甜水河北側,背面近河,風景優美,是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大村。據傳,明代中期,徐氏遷此立村,因曾建有倉廒,故名廒上。村民所稱的古墓位于廒上村西的打麥場上,工作人員趕到時,對南側裸露的殘磚進行清理,隨后一堵長5米、寬3米單磚壘砌的磚墻呈現在眼前,初步判定這是一座過去未曾發現的古墓。很快,一支由青島市考古研究所、膠南市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伍進駐現場。
   揭秘古墓
   第二天,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發掘工作開始了。考古工作人員用了3天時間才把封土清理完,長約5米、寬約3米的古墓輪廓初步顯現出來。古墓四周為磚墻,頂部是厚木板。地面浮土被去除后,古墓頂板外的炭灰暴露出來,炭灰有10厘米,這是用于防潮的。炭灰之下又出現石膏泥,這是用來包裹古墓的防護層,下面紅油漆清晰可見,并伴有花紋。當去掉這層保護層后,厚約10厘米頂部橫木就暴露出來。隨著木板一塊塊揭掉,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帶有木棺的主墓室、左邊箱、右邊箱、頭箱、腳箱的形制齊全墓穴。這些箱都用木板
   隔開,里面都填滿了淤泥,中間為主墓室,引人注目的是主墓室的一座木棺。清理四個邊箱時,發現了鎏金月牙型銅飾件、小型銅鏡、木制飾件,頭箱的漆器和6個完整的釉陶壺。
   隨著兩塊頂板的取出,沉埋了兩千年的古墓終于露出了真面目:棺內有一半被淤泥塞滿,於泥之上有八件(套)漆器,為圓方不一、大小不一的漆奩組成,有的漆奩里面裝有木梳、有的裝有銅刷、銅鏡。考古專家用手輕輕拭去奩表的淤泥,油漆紋飾光澤鮮亮如新。為防止這些器物接觸空氣后風化,它們被迅速取出移入密閉的保溫箱中,并轉入到安全的地方存放。其后對棺內於泥進行清理,遺憾的是沒有發現尸骨,它隨著歲月已化入了大地。但在木棺西北角有數十枚方孔銅錢出土,銅錢字樣清晰可見。據此可初步斷定,這是一座漢代古墓。這種木棺底墊錢的風俗在現代膠南農村依然流行。可喜的是,盡管棺內尸骨無存,但仍有玉壁、銅鏡、馬狀物、絲狀物及毛發出土。后經清理,毛發發型依然保持當年的式樣,青絲油亮,不見白發,可初步斷定墓主為女性,不過中年。棺內華麗輕巧的漆器,在當時也只有貴族能享用的起,考古專家斷定這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古墓之謎
   隨后,山東省考古研究所數名文物修復專家,對墓中所有出土文物清理整理。隨著清理工作的結束,棺內珍寶大白于天下,但一個個待解之迷仍縈繞在專家心頭。
   【謎之一】神秘的女墓主人年方幾何?是何身份、何人之妻?
   【謎之二】古墓經過兩千年的沉睡,木質棺槨保存完好,但墓主尸骨已化入大地,唯一保存完好的只有頭發,這種情況在同類墓中并不多見。如2000年膠南市王臺鎮田家窯漢墓中出土棺槨、毛發腐化,但人的部分骨骼卻留存下來。
   【謎之三】出土的釉陶器中,有一壺散發著刺鼻氣味的液體因揮發殆盡無法取樣,是酒漿還是其它什么物質?
   【謎之四】古墓棺槨開啟前,曾在古墓外出土一單體釉陶壺,為發掘古墓出土釉陶器最小者,之前曾懷疑古墓被盜,可開棺證實卻沒有。這種情況說明什么呢?專家們表示也難以理解。
   【謎之五】漢代興盛厚葬之風,有錢有勢的人家會耗用大量的人力修造規制如此完畢的大型、高等級墓室,古墓中除發現釉陶器、漆器、銅刷等漢代貴族才用的起的日用品外,青銅器在漢代興盛,但墓中極少有大型青銅器類出土,讓人不可思議。
   【謎之六】在左邊箱中,釉陶器之上出土一個長約2米左右、寬約0.2米、厚約0.1米的方木,該方木兩端都帶有規則的孔,懷疑是懸掛樂器的支撐物。但沒見到樂器出土;若為下葬棺槨的承重物,但又不見其配套的支架出土。所以,它的作用至今難以定論。另外在腳箱中出土了兩件疑似木車馬的木制構件,經過整理后,排除木車馬構件的可能,但因其形狀古怪,用途不明,名稱難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