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企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工交企業已累計改制473戶,改制率達90%
本報訊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企改革
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各企業不斷創新思路,通過改制、購并、破產、重組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使我市的國企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工交企業累計改制473戶,按照市屬工交企業527戶的總數計算,改制率達到90%。大部分企業改制后,機制得以轉換,發展速度加快,職工得到實惠。
市國資委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主要在三個層面上推進國企改革———大型企業堅持以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為導向,加快股權多元化改造,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使我市國有經濟的影響力、
帶動力和控制力大大提高;中小企業和困難企業退出國有經濟和市場,實行社會化改造,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退出過渡性體制,實施行業資源重組,成為市場競爭主體。
優化存量,吸引增量,國有大型企業戰略重組積極推進。今年以來,我市重點推進青鋼、黃海橡膠、紅星化工等大企業以及棉紡企業的改革。其中,青鋼按照“引入戰略投資伙伴存量購并、增量擴股”方式進行改革調整;黃海橡膠通過“靠大靠強”實現“做大做強”,整體劃轉中國化工集團的工作基本完成;紅星化工通過資產重組、主輔分離、合資合作及減人減債等措施,進行改革調整;棉紡企業確定了“資產調優、主業調精、產品調高、整體調強”的總體思路,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同時,雙星、紅星化工、澳柯瑪的股權分置改革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完善配套,優化環境,資產經營公司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我市多數資產經營公司所屬企業的改革已基本到位,為資產經營公司自身改革做好了準備,條件成熟的資產經營公司已開始實施改革。其中,機械、凱聯、中泰、建設等資產經營公司的改革調整已取得顯著進展。在推進資產經營公司改革的同時,我市還積極抓好配套改革,一方面著手籌建托管中心,一方面本著“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則,將23戶改制企業移交屬地管理。
嚴格程序,突出規范,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取得實效。今年以來,我市國有中小企業改革由內部改制為主轉為對全社會公開,規定所有中小企業改制都進行“招拍掛”。同時,市國資委向40余戶改制企業派駐中介機構,統一支付審計評估費。根據有關部門對我市30多戶已整體退出中小企業的調查,退出后的企業生產、銷售、效益指標都普遍高于改制前的自身水平和全市平均水平。
統籌兼顧,完善措施,職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在推進國企改革的過程中,我市始終把職工利益放在首位,并通過四個方面的工作來保護職工權益。一是企業改制時簽訂的勞動合同必須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二是國有企業改制必須按照有關政策和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三是優先考慮職工利益,優先清償拖欠職工的工資以及未退還的集資款、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等各項費用。四是多種渠道分流安置職工。(本報記者
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