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歷經3年的精挑細選,青島耐克森輪胎項目終將“繡球”拋向萊西。該項目總投資2.6億美元,主要生產加工全鋼子午輪胎及其他橡膠制品。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實現利稅1.6億元,這是迄今萊西市引進的最大的外資項目。
無獨有偶。來自日本的世界
500強企業雙日株式會社的雙日食料公司又于近日并購了青島南南飲料有限公司70%的股權,從而標志著又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萊西。
一個個大項目接踵而至,一批批優勢資本紛至沓來,彰顯出“項目洼地”的巨大魅力,推動著萊西的大發展。今年,該市首次入圍全國百強縣(市)并進入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山東省首批文明城市行列。
按照青島市委提出的幫助萊西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方針,萊西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現由側重抓農業向重點抓工業的歷史性轉變。在青島三區三部門的幫助下,他們充分發揮土地、資源、交通的比較優勢,充分依托市場尋找項目、依托資源吸引項目、依托企業培育項目、依托園區引進項目、依托結構調整和聯合重組新上項目,形成了“引進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儲存一批”的滾動發展的新格局。
文似看山不喜平,嶺多更須有尖峰。一個大項目可以改變一個鎮的面貌,一批大項目可以改變一個市的面貌。通過大項目的引進,并促使其不斷壯大來促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在萊西已是一條清晰可見的路子。通過大項目建設,萊西已培育形成了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礦產建材、橡膠化工六大主導產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已成為萊西的特色和優勢,目前全市食品加工企業達到60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8戶,帶動形成了奶及奶制品加工、肉雞及雞肉加工、生豬及豬肉加工、蔬菜及蔬菜加工、果品及果品加工、花生及花生加工六大產業鏈條,將80%左右的農戶和耕地納入產業化經營體系,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來自于農業產業化經營。
在萊西,一個大企業托起一方經濟的現象相當普遍。比如泰光之于李權莊鎮、雀巢之于沽河辦事處、希杰之于經濟開發區。為充分發揮大企業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萊西市堅持引育并舉,下大力抓好規模以上企業的發展,今年已凈增規模以上企業130個,使總數達到385戶。同時,從現有規模以上企業中,篩選一批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力爭幾年后涌現一批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20億元、30億元的大企業,使之成為萊西就業、稅收、財政收入的主體。
完善的考核機制是抓好大項目落戶的“法寶”。萊西市狠抓責任落實,將大項目建設納入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建立健全了多引項目、引大項目的工作機制,并形成了“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達產”的良好服務體系。時至年終,他們又通過硬化目標、催化要素、細化措施,對在建的大項目逐個落實建設進度,促其盡快投產。同時,圍繞綜合效益、產業鏈條,突破土地、資金等難點問題,重點抓好在建的投資4.46億元的金恒銅業、2億元的恒康乳業、2億元的潤華化工等19個投資過億元的內資大項目和投資2998萬美元的威斯明克精密五金、2000萬美元的威期美精密五金等9個投資過千萬美元的外資大項目。
為使大項目進得來,留得下,盡快見效益,萊西突出做好三個“強化”:強化觀念轉變,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在全市開展了“振奮精神、乘勢而上、苦干實干、加快發展,力爭百強位次不斷前移”專項活動;強化目標落實,實行“掛鉤”推進個個突破,“掛圖”作戰步步緊逼,對重點工程、重要工作,制定時間推進表和任務分工表加強督辦;強化高效服務,由專門工作組負責辦理項目報批等各種手續,縮短項目建設周期。(趙曉 于少軍)